“老袁,你得给俺再想想办法,家里催得紧!”
“我也着急啊!昨天那个聊得怎么样啊?”
“人家一听俺在村里上班,直接就给拒绝了!”
“在农村上班咋啦?工资不比城里低!别灰心,我再托人给你找。”
在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东城头村,袁权的家庭农场越办越红火,越办越“年轻”了。可有一件事让他这个农场主很头疼,“我们现在这个团队有11个人,都是年轻人,不过有好几个都还没对象。”
上面的对话,已经是李元普第三次跟袁权说了。
今年33岁的李元普,自称腼腆老男孩,2014年从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袁权的龙潭家庭农场工作,算是这里的老“打工人”了。
袁权清楚地记得,当时还在单打独斗的他快要熬不住了,正需要有人来给“搭把手”,同是枣庄老乡的李元普阴差阳错地出现在了他面前。
选择回家当农民,是南昌大学园林专业毕业生袁权2012年年初下的决定。那时,恰逢中央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他火速注册了“龙潭家庭农场”。这也是山东省第一家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家庭农场,袁权为此沾沾自喜。不过,农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外人的不解和父母“能不能坚持到底”的顾忌,都让袁权铁了心要闯出名堂。村里人越是说大学生不应该回农村,他越是要让大学生跟他回村干。
“我父亲是高级农艺师,母亲是农技推广研究员。受他们影响,我认为农业决不能离开人才的支持。”在这一想法的推动下,袁权着手组建自己的“人才+”服务团队。
随后几年时间里,他每年都会跑高校招生,走招聘市场,陆陆续续引进来不少专业人才。目前,龙潭家庭农场技术服务团队核心成员11人,平均年龄32岁,都是专科及以上学历。
除了靠工资留人,更靠志趣相投。袁权说,农场员工都是对农业充满热爱的人,如果因为在“农场工作”这个原因,导致员工找不到对象,他要对此负一定责任。
现在,龙潭家庭农场的主营业务是蔬菜育苗。去年一年,订单育苗1342万株,其中1300万株是番茄苗。
从最开始的单纯流转土地种菜,到现在发展订单育苗,32岁的袁权走了不少弯路。在最难的时候,城头镇党委政府扶了一把。
2019年,龙潭家庭农场一部分订单收不回钱,而新上的育苗设备马上进行安装调试,袁权心急如焚。城头镇抓紧联系了邮储银行枣庄市分行,两天的时间就帮助他完成了50万额度的“家庭农场贷款”。
“这两年,龙潭家庭农场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我们城头镇乃至整个山亭区农业发展的亮点。”城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敏告诉记者,袁权有干劲、有闯劲、有知识,他带出来这样一支优秀的农技队伍,对于城头镇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20年,龙潭家庭农场成立党支部,注册了“红小番”党建品牌,还在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的牵头下,联系对接上了有着“中国番茄大王”美誉的中国蔬菜育种专家——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李景富。
“我们希望借助李教授的育种能力,把农场建设成集番茄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家庭农场。”袁权说,预计今年年底前,“李景富番茄育种专家站”就会正式落成。
编后
龙潭家庭农场技术服务团队核心成员有11个人,都是年轻人,充满朝气,有活力,有前途。曾几何时,农村年轻人把留在城市当作一种目标,农村父母把孩子在城市工作看作是有出息。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昔日的农村又逐渐显现出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有学历有文化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工作、发展,把扎根农村当作自己奋斗的理想。因为有了年轻人加入,这些年,农村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对于龙潭家庭农场来说,只要把产业发展好了,把家乡建设美了,引来金凤凰那是迟早的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