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山街道紧紧围绕“大力发展高效、特色种植业”这一主线,依托良好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让种植特色小米成为龙山街道助农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之一。
产业结构调整,小米种植成主业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大留村位于即墨小龙山脚下,四面环山,墨水河支流玉带河穿村而过,气候温润水源丰富,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出小米优良的品质。“我们村的小米颗粒饱满,熬出的小米汤特别香并且非常黏稠。”青岛大留村小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丕初告诉记者,他们村属于丘陵地带,土壤呈沙质,加上村庄水源丰富造就了品质上乘的小米。
近年来大留村根据市场需求,转变产业经营理念,加大对小米的田间管理力度。先后邀请技术人员开展农作物种植讲座,到田间地头给群众传授小米免耕深松、抗旱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各个环节,全力做好技术指导实用技术,助农增产增收。
大留村村民周大爷说:“以前种小米,品种不好,亩产量只有两百来斤,一亩地收入一千块钱左右。这几年买的小米品种质量好,而且村里还请了技术员到地里手把手的教小米种植技术,今年种的小米比往年的颗粒大,产量也比以前高的多,种小米很好,我家今年都扩种了3亩。”
大留村小米喜获丰收
8月23日,在龙山街道大留村的一片金灿灿的小米地里,一颗颗饱满的谷粒将谷穗压弯了腰,随风摇曳,一片金黄丰收景象。村民们戴着各色遮阳帽,身着长衣,手持镰刀,个个忙得满头大汗,场面十分热闹。“快来看看吧,今年的小米粒特别饱满。”70岁的村民周大爷拿着割下来的几缕谷穗说,今年他一共种植了1亩多小米,由于雨水充足,今年小米颗粒饱满获得丰收,每亩产量达到400多斤左右,一亩地就能收入3000多元。
在村庄的水泥路上,随处可见晾晒着的一些刚刚脱粒的小米。“咱村种出来的小米,颜色好,口感好,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更有竞争力。”周丕初捧起一捧小米说,今年雨水充沛,除了极少部分低洼地块有积水,村里小米基本不受影响。今年小米喜获丰收,由于现在市面上新鲜小米还没有大量上市,目前每斤小米价格在10元左右。
村庄种植小米有着几百年历史,经过世代延续,小米种植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传统种植模式,从播种到收获全都靠人力有机种植,生产出小米的品质亘古不变。随着人们从“吃饱吃好”向“吃得有营养”转变,小米等杂粮受到追捧。经过几代人口碑相传,大留村小米现在成了即墨现代特色农业的一张“黄金名片”,每年到了收获季,甚至还有青岛市区的市民开车专门到村里来购买。
成立合作社“化零为整”,农户致富好“钱景”
“从我小时候记事起,村里就有每年种植小米的传统,那时候几乎家家户户种小米。这几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统一收购,价格提高了,大家伙儿种小米的干劲更足了!”周丕初说。“我们村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加上村干部没少做工作,如今村里种谷子的农户一年比一年多,农民的钱袋一年比一年鼓。”
为了打响大留村小米品牌,提高村民收入,2008年,村里成立了青岛大留村小米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大留村”商标。每年到了收获季,合作社统一收购村民种植的小米,经过加工包装后对外销售,“这样不但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还能提升我们村小米的知名度,让越来越多市民品尝到我们村的小米。”周丕初说,如今他们合作社每年生产的小米供不应求,有些客户都提前打电话预定。
如今,在大留村小米品牌的带动下,周边好几个村庄也纷纷开始种植小米。对于村子下一步发展,村支部书记周亮已经规划好蓝图。“我们计划利用‘大留村小米’这一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发展集体经济,谋划建设小米加工厂,并且通过网络销售,提高我们‘大留村小米’的知名度,让‘大留村小米’端上更多家庭的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