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新农村 > 正文
   

荣成:将民生这个底兜得牢牢的

2019-10-18 14:22:08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过上好日子嘞!”从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搬进新楼房,崂山街道柳家庄村80多岁的刘彩凤高兴得合不拢嘴。

  说起生活变化,老人滔滔不绝:“这几年,咱老百姓的日子那没得说,住的环境好了,孩子上学也方便了,医疗更有保障,家庭签约医生定期上门服务,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像刘彩凤老人一样,对民生的改善、生活的变化,全市居民都有着切身的体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自由自在地创新创业、自由自在地成长进步。

城乡广厦,群众幸福宜居的“小确幸”

  让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始终是我市长期坚持的民生目标之一。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改善城镇居民居住环境及农村贫困人口居住条件,持续推动保障安居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从搬进了新楼,我这心也就定下来了。”年初,成山镇肖水河片区和龙须片区棚改工程完工。在居民李彤梅家中,她一边整理着衣物一边开心地跟记者聊天。

  李彤梅是一名家庭主妇,丈夫是企业下岗职工,平时在外面打零工,月收入1000多块钱,家里还有老人要赡养,此前,一家人蜗居在老房子里,拥挤、卫生条件差。自从搬进了新楼房,李彤梅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房子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足够一家人宽宽敞敞地住了,卫生条件也好多了。”李彤梅乐呵呵地说,“新家水、电、暖等配套齐全,我们只需添置些家具。”

  我市持续关注中央、省级棚改资金政策,通过棚户区改造资金推动旧村改造。2018年,市财政部门累计争取上级安居保障工程专项资金7922万元,全部用于推进经济开发区、好运角旅游度假区的4个片区、3584户棚户区改造工程,棚改项目稳步有序推进。

  同样的场景在崖头城区也能看到。我市自2015年启动城中村改造以来,累计争取国开行、农发行贷款及各类奖补资金126亿元,改造城中村54个,建设安置楼521栋、362万平方米。居民们陆续搬入新居,住上楼房。谈起现在的居住环境,市民曲惠春赞不绝口。她说,小区卫生清洁、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前5年还免收物业费。以前,她总羡慕城里人住着温暖明亮的楼房,如今自己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

  通过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把城市脸上的“疤痕”变为城市的新名片,让居民住上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品质优良的新楼房,全面提升了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实现“改造一个村庄、带动一片区域”的目标。

  此外,我市还加大在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方面的资金补贴,确保让居民住得安心。根据《荣成市市区廉租住房保障实施办法》要求,我市坚持廉租住房货币化补贴“租房自主化、补贴货币化、运作规范化”的原则,实行先租后补、不租不补。今年,崖头市区享受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家庭共29户,市财政部门补贴金额共计11.76万元。为改善农村居民住房环境,今年,我市住建部门聘请第三方中介对全市农村危房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完成工程量核实和结算审定,并依据第三方中介机构出具定案价格拨付农村危房新增贫困户及新增补助资金910余万元。

  一项决定改变历史,一项工程深得民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千年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医改福利,撑起公共健康“保护伞”

  悠悠民生,健康为大。卫生健康事关民生福祉,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年来,市卫健局围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的改革目标,不断巩固和完善基层医疗改革成果,将各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我患肩周炎有年头了,之前做过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效果都不明显。听说市人民医院专家要来镇卫生院坐诊,我早早就过来了。经过专家治疗以后,现在手臂可以自由伸展了,效果很好。”刚从上庄中心卫生院走出来的刘大爷感慨地跟身边的邻居说道:“以前一有点啥病,得叫孩子带着到崖头市区医院看,现在好了,城区医院的医生定期来咱们镇卫生院坐诊,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方便多了。”这一切便利都得益于近年来我市推行的医共体建设。

  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医共体是指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所组成的医疗联合共同体。医共体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载体,充分发挥政府办医职能,有效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

  2017年9月,市卫健局启动以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夏庄卫生院和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的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2018年12月22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荣成市医疗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标志我市医共体建设进入稳步推进期。同时,启动市人民医院“1+3”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通过成立6大管理中心,组建3个“一对一”专家指导团队,设立7个专家工作室,安排12名医生到基层服务,为基层新增药品500余种,让群众在就近社区也能共享市级医院诊疗资源。改革实施以来,双向转诊患者达130人次,成员单位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44%、5.23%和5.22%。

  今年,我市启动了“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防控惠民工程”第二个五年行动,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体系,推进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干预、健康教育、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线上线下双指导”和“药物处方、健康处方、运动处方三方融合”等工作,实施慢性病分类干预,实现市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常态化、慢性病患者干预范围扩大化、慢性病患者急救流程标准化和慢性病诊治水平规范化。目前,已开展远程会诊和教学,会诊基层患者80余例,远程培训基层医务人员800余人次。

普惠养老,用心答好这份民生考卷

  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目标。为了让全市老年人晚年生活得更加幸福,我市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探索养老新模式,让更多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周末,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进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的暖心食堂,志愿者为39位老人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这是我市首家暖心食堂,自2018年11月成立以来,村里75周岁以上的孤寡老人、五保低保户以及无人照顾的重度残疾人就有了吃饭的好去处。

  “大叔,您吃着今儿的饺子咸淡怎么样?够不够?不够再给您盛。”志愿者方海凤一边忙着为老人盛饺子,一边关切地向吃到饺子的老人询问着。

  “平时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年龄大了就懒得动弹,有时候午饭凑合一下就过去了,现在有了这个食堂,对我们这些老人来说真是解决了大问题。”88岁的刘阶德感慨道,“村‘两委’干部大周末的还来给我们包饺子吃,真是太贴心了。”

  据了解,许多老人由于经济压力或安土重迁思想不愿意到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集中养老,暖心食堂作为居家养老的一种初步尝试对老人的养老需求给予了有效补充。今年,我市大力扶持“暖心食堂”这一新业态,以农村幸福院辐射周边、养老机构带动片区的模式推行,为村内老人特别是失能、孤寡、独居、空巢等老人提供就餐、送餐服务。目前,已有崖西、大疃、王连、上庄4个镇街依托农村幸福院开展暖心食堂助餐服务。我市还在荫子镇打造“中心厨房”,以镇区养老机构为中央派餐点,开展集中配餐服务。

  今年2月,我市制订出台了《荣成市实施政府为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施方案》,在经济开发区和石岛管理区10个街道对特殊困难群体分别提供60小时、45小时、30小时的助餐、助洁、助浴、助行、助医、生活照料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确定万福苑老年公寓、盛泉老年公寓作为此次“政府购买”的服务主体,对确定的33名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我市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方式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并对外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

  此外,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市将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20元上调至130元,惠及全市11.7万人;自5月1日起,将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下调至16%,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延长至2020年4月30日,预计年内可为企业减负1亿余元;自1月1日起,对65岁(含)以上参保居民养老待遇核定予以适当倾斜,惠及全市9万人。将居民养老保险选择800元以上缴费档次的政府补贴增加到80元,引导居民多缴多得,惠及全市1.2万人。

  在我市,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正在逐渐形成,愈发浓厚的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让越来越多的老人感受到暖暖“夕阳红”。

教育优先,为孩子们的梦想护航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我市把教育发展纳入城市内涵发展总体规划,科学规划教育布局,围绕“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打造优质品牌学校”的目标,打造了一批重点项目。

  在今年的“民生大礼包”中,我市提出继续实施新三中、崖头小学等5处市级重点项目,实施港西中心幼儿园、虎山中心幼儿园续建项目、城西中心幼儿园新建项目和石岛实验中学礼堂改造工程。截至目前,各项工程按计划持续推进中,已累计完成投资约7亿元。市青少年科教中心建设主体结构工程已完成80%,完成了第三期9所学校的网络升级改造工程,搭建了无线基础平台,办公室、会议室等区域无线覆盖。同时,我市还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第二机关幼儿园、观海路幼儿园以及青山路、南山路、新庄园、清华园等小区配套幼儿园新园筹建。教师张爱妮表示:“‘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地方是校园。’学校已成为荣成大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在这样的环境里教书,看着那些孜孜求学的孩子们,我感到无比幸福。”

  好的教学环境有了,更要有好的师资力量与之相配。为加大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我市在全市副校长、中层干部及年轻教师等三个层面,筛选60名年轻干部,组建“新教育”研究小组,为教育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同时,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第三期四名工程评选,评出荣成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人选97人,名课程团队22个;推荐威海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人选23人、名课程团队8个。组织推荐省市各级荣誉评选,4名校长被评为第三届“齐鲁名校长”,占整个威海的67%,2名教师被评为第四届“齐鲁名师”,3人获“荣成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称号。除培养现有教育人才外,我市还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坚持从源头上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一方面加大对名校长的引进力度,与清华院办对接,采取点对点招聘或结对共建等方式,与清华附中、清华附小建立合作关系,将已经办理退休手续的名校长纳入引进视野;另一方面,加大优秀毕业生的引进力度,今年首次对“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实行“面试+考察”的方式招聘,共报名219人,最终成功引进11人。

  为提升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围绕锻造区域教育知名度,5月10日,我市与上海方略致远教育培训有限公司签订了“荣成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服务项目”合作项目书。5月13日至17日,组织专家进入11所品牌培育学校调研诊断,在项目合作、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发展建议。5月24日至29日,组织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赴上海考察学习,全面助力特色品牌学校项目建设。

  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间间明亮的教室都装上了新式教学工具;一批批莘莘学子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阳光雨露下快乐茁壮成长……市委、市政府在教育的土壤里埋下的种子、种下的幼苗,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长为参天大树。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铿锵承诺,温暖亿万群众心田。民生就是老百姓的生计,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是最基本的民生,关心百姓的衣食住行就是最直接的民生关怀。幸福安康是民心所向,是市委、市政府不断为之努力的方向,接下来,我市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进展。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德州:乡村拥抱文明 文明融入乡村
下一篇:广饶县行政审批局服务群众创新举
 
0
 
 
 
 
推荐资讯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业 多点发力点亮绿色经济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观走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
种下“牧草绿”,治愈“盐碱白”
种下“牧草绿”,治愈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