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现在资金到位了,关键是要加快清场速度,确保市场早建成、早受益。”近日,冠县斜店乡后社庄村,乡宣传委员、乡派第一书记赵金鑫与村“两委”干部在讨论加快建设果品蔬菜交易市场事宜。
乡派第一书记是斜店乡的创新之举,自今年6月开展以来,34名乡派第一书记有了自己的“责任田”,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力军。
与省、市、县派第一书记相比,乡派第一书记最大的特点是接地气,知晓村情民情,能很快进入角色,以赵金鑫为例,在担任后社庄村第一书记后,带领村“两委”成员将胡同全部硬化,迅速解决了群众的出行难题;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收入渠道窄的现状,他协调争取上级资金15万元,拟在村东新建占地10余亩的果品蔬菜交易市场,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余万元。半年来,34名乡派第一书记共争取项目5个,解决民生问题60多个。
张银利,乡派汤庄东村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他们都是经过自愿报名、层层选拔、党委集体研究后确定的,每个人都很珍惜这个工作岗位和称号,按规定,他们每周至少住村工作1天,但实际上,他们住村的天数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只要乡里没事就住在村里,我们都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员。”住与不住带来的不只是感情的变化,而且提高了乡派第一书记对农村的认知程度、提升了办事能力。这些乡派第一书记通过长期住村,摸清了村情民意,协助村“两委”解决了很多难题。汤庄东村有两户群众,因为宅基纠纷导致两家10余年矛盾不断,张银利了解情况后,多次到这两家家里聊家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乡党委书记曹鑫说,“我们对这34名第一书记不是一派了之,而是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不定期调度、随机抽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看他们是不是真为民办事。”半年中,曹鑫带队进行了多次不打招呼、真奔现场的考查,一看任务落实情况,二是现场办公、推动工作,使乡派第一书记身子沉下去、干事热情涨上来。他表示,对表现优秀的,在干部调整时会优先考虑使用;工作不扎实、群众不满意的予以召回,并重新选派。
目前,乡派第一书记在34个村中大展身手,起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作用。□记者 朱海波通讯员 刘福朋 李素娟
强化对农村基层组织的探索
□朱海波
11月26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颁布,是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的重要举措。
斜店乡选派第一书记,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更把精力放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上,特别是对软弱涣散村,他们更是精选第一书记。
半年的实践证明,这些乡派第一书记是起了大作用的,一方面是协助村“两委”办了很多实事,另一方面是增进了与农村、农民的感情。身在农村和了解农村、进而奉献农村是有差距的,同是了解,坐在机关大院的了解和走村入户的了解是不同的,走村入户和长期住村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一句话,“涉浅水者见鱼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深入的层次不一样,了解的程度就会不同,想出的办法也大不一样。
目前,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更需要各级第一书记形成帮扶合力,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在“知农”的基础上进一步“惠农”“强农”,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