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岳殿举 本报通讯员 柴 喆
整齐划一的楼房,干净整洁的路面,郁郁葱葱的绿化草木,这是记者在冠县清泉街道东三里村看到的景象。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在吃、穿、住等方面已经和城里人没什么分别,而村里的各项惠民政策让不少城里人都眼馋。
“有线电视费、取暖费、物业费都是村集体给交,像我们这些60岁以上的老人,村里每月发给100元的生活补助,每年还组织我们外出旅游,这日子那是没的说。”清泉街道东三里村民张立敬满意地说。“东三里村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我们就是抓住了这个优势,齐心协力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坦。”东三里村党支部书记张炳法谈及村里的发展,自豪满满。
张炳法是2009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上任之初,面对村集体5万元的外债,他静心思考: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想办法把集体经济搞活,而地处城郊,位置是最大的优势,土地就是最好的资源。于是,以县里对东环路进行拓宽改造为契机,东三里村迅速启动新农村建设,拆迁腾地,建设了30栋楼房,其中11栋用于村民拆迁安置,16栋对外销售,其余3栋建成了门市楼房,除了村委办公用房外,全部对外出租,每年租金收入100多万元。
村集体有钱了,张炳法又把目光转向提高村民福利待遇上:每年中秋节、春节,村集体为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600元福利;每年重阳节,60周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外出旅游一次;每年考上大学本科的孩子,村里奖励1000元……一条条福利待遇被写进了村规民约。“如今,我们村里有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物业公司,建设了农贸市场,下一步,我们要完成东环路以东的村庄拆迁,腾出土地村里进行商业运作,还要对湿地公园以南的土地进行旅游、水果采摘等特色农业的开发。”张炳法自信地说,“发展村集体经济就是要为老百姓服务。我们的目标是把东三里村打造成一个富裕文明的新农村,让村里的老百姓享受更多的福利,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