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新“品牌的同时,做活“老”品牌。社区党委在现有玫瑰产业园区基础上,规划建设100亩的黑小麦产业园区和100亩的西瓜(白菜)两个种植基地。
此外,加快发展旅游配套产业。依托玫瑰小镇和国家中医药示范基地旅游资源,社区党委聘请专门设计公司,通过免费规划设计、装修(种植)补贴等方式,引导村庄发展“民宿+农家宴+特色采摘”,并由此带动一批手工制造、食品加工、瓜果种植行业的发展。现已建成运营美丽乡村休闲大酒店、麦香包子等农家宴三家,樱桃、核桃采摘园两处、玫瑰藤条手工编织屋一处,在建青升农场生态园项目一处,有效地增加了村集体与群众持续经济收入。其中,农家宴的打造,不仅为群众带来增收,还有效解决了灵山旅游“吃饭难”问题,延长了灵山旅游产业链条。例如,西姜美丽乡村农家宴,玫瑰节期间,客人爆满,日营业收入3000元左右。下一步,社区党委将组织成立旅游产业协会,引导农家宴、采摘点规划运营、健康发展。
激发人才创业热情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灵山镇党建+产业发展模式,激活了各类生产要素,盘活了当地优势资源,吸引了大项目纷至沓来,激发了乡村能人干事创业的热情。
吸引大项目,为人才创业发展提供载体。镇党委敢于创新,勇于变革,积极争取即墨区委、区政府政策支持,将多年来精心培育的工业园区重新定位于“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为抓好园区的快速突破提升,镇党委结合土地修编调整建设规划用地2000亩,盘活土地500余亩,拆除房屋1.8万余平方米。聘请了高水平设计院,对园区进行了规划设计,并争取即墨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5亿元,对工业园区进行功能配套建设和环境提升改造工程,着力打造金融、咨询、物流、物管等功能完善的服务平台。目前,园区内已引进投资过20亿元项目2个,过5亿元项目4个。其中,引进了全国排名第二位的医药企业修正药业,该项目原由青岛方面谈了近两年时间,灵山镇党委接手后,克服种种困难,前后修改协议80余次,仅用四个月时间,成功承接落地,开创了灵山生物医药产业的新纪元,项目投产后将实现产值上百亿元,形成极大的产业聚集效应,为推动青岛市和即墨区健康产业发展打造了重要动力支撑。另外,积极创新、大胆突破,在全区率先制定兑现了院士产业化项目扶持政策,引进了美好绿色装配建筑产业、中科院成会明院士的“高性能低维碳氮化物新材料”、正大等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这些大项目的进驻,将为各类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提供创业发展的舞台。
各社区(园区)党委、大产业党总支及基层党组织积极吸引富农兴农项目及人才,不仅带动了社区村庄土地流转,还给流转土地的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王健,山东省多肉植物种植“大咖”,2017年秋末,他看好灵山镇“党建+产业”“一切围着产业转”的发展模式,以及毗邻玫瑰产业园、一品天香牡丹园的区位优势,在灵山镇中河北村流转村民土地251亩,建起了一期1万余平方米的多肉植物种植基地,二期面积2万平方米的高端君子兰、欧洲月季培育、种植基地正在加紧建设。2018年年秋天,王健还要流转300亩土地,建设亲子乐园、文创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同时,以“公司+农户”形式,实施订单农业,发动周边村庄农民按标准种植多肉植物,带动农户一起致富。
据初步统计,目前仅在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务工的灵山本土农民就有50多人,企业每年支付各种务工费近200万元。
和“外来者”王健不同,刘成奎是灵山本土乡村创业者。原本在在即墨城区经营知识产权公司的他受家乡情结感召,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李前庄村进行创业,并于2017年底通过换届出任村庄党支部书记。
“灵山韭菜”是青岛知名农产品,上个世纪90年代全镇曾有上万亩的种植规模。近些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和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灵山韭菜规模和品牌萎缩了,在社区党委指导下,李前庄村以农业合作社形式,将重拾灵山韭菜辉煌。目前,刘成奎任负责人的灵山韭菜合作社有5户社员,100多亩韭菜,全部按标准化种植,无公害、精品化,随着近期与青岛大型商超、青岛冷冻速食企业合作的推进,明年合作社韭菜种植规模有望达到300亩。
同样是本土乡村创业者的松树庄村民孙正美,放弃了在青岛做得很好的服装生意,本着要为家乡现代农业做贡献的信念,2016年回乡承包了300多亩土地,种起了“灵山仙桃”和高产新品苹果,并依托灵山镇正在打造的中医药种植基地,拟实施林下中药种植项目。
吸引“外来者”,留住“返乡者”,这些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示范效应,引发了众多灵山本地创业“追随者”。
社区村民将土地流转后,不少人到农业观光园、玫瑰园、牡丹园、“农家乐”打工,锄草、摘花、加工、编制花藤、餐饮服务……有头脑灵活的年轻农民,自己干起了“农家乐”,搞起了物流运送,变身为创业者。
健全制度科学发展
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构建党建+产业发展模式,灵山镇这一探索做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照搬。如何保证新模式顺利开展并推而广之?镇党委建章立制,人员筛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运作等一切置于阳光下操作,镇乡村振兴党委、社区(园区)党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事项清单项目化推进制度,为新模式发展提供制度组织保证。
社区(园区)党委、产业党总支成立前夕,镇党委结合即墨区委要求和先进区位工作经验,研究制定了50余项相关制度,并将打造的“党建花开·大拇指行动”党建品牌、《关于开展党员点赞指数考评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入到社区(园区)党委及产业党组织中,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风险意识;同时,依托网格化治理体系,做到党建工作与产业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社区(园区)党委完善走访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走访村庄、企业、种养大户、经营业主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一切工作制度化、透明化。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