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济宁5月18日讯(记者 孔祥梅) “孔孟之乡谋发展 乡村振兴看济宁”第十二届中国网络媒体济宁行活动5月17日到达汶上县白石镇,夏村是典型的山村,山上缺水,靠天吃饭,几乎没有收成。现在从桃李百合到茶园飘香,空壳村摘掉穷帽子,特色种植既盘活了山地资源,也培植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等把这批根雕发走,我就又能赚2000元了。”汶上县白石镇夏村村民孙克歧正在家中准备把他刚雕刻好的根雕打包发货。孙克歧告诉记者,他是村里的贫困户,去年一年在旅游合作社务工赚到了2000多元的工资,加上扶贫个人所得的1300多元的分红,孙克歧的收入比此前翻了好几番。在夏村,像孙克歧这样在合作社里务工的贫困村民共有十几口人,随着全村开启了“扶贫+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村里贫困人口均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随着村里提出了“村南花香、村内饭香、村北果香、茶园茶香”的发展布局,村支部抓住机遇引进济宁祥和茶园有限公司,开始发展近300亩茶叶种植。荒山披绿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村里牵头成立鑫昙农业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将流转给懂技术、会经营的核桃大户、龙头企业或经济合作组织,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种植200亩。
村集体以60亩集体土地入股,占股30%,先后种植荷兰土豆、百合、猕猴桃等作物140亩,梨树、杏树、石榴树等果树4100棵,所得收益村集体分红30%,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同时,以每亩700元价格,对外承包,用于生态茶园建设,每年增加集体收入3.5万元,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