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苑 莘本报通讯员 薛彦青 种佳惠 孙文“过去就知道埋头种庄稼,今儿个一看,才知道大棚里西红柿长得这么好,回去跟大家好好说道说道,流转土地种大棚!”9月20日,莘县观城镇山谷管区组织群众到本镇前郭村温室大棚示范基地参观,后山谷村3组党员李振山乐呵呵地说。温室里一株株绿意盎然、果实累累的西红柿令人欣喜。
为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温室大棚,打造特色农业“示范点”,该镇各村借助每月一次的“民主议事日”,开展“做新型农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大讨论,由镇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做新型农民等内容,为村干部、党员及种植大户讲课,将建设产业化“蔬菜村”的信息传递给大家。前郭村率先开了个头,响应县里、镇里的号召,发展温室蔬菜大棚,以种植西红柿为支柱产业,打造蔬菜专业村。分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副镇长李荣新说:“镇里就是想着发挥几个温棚蔬菜示范基地的‘酵母’作用,让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引导大伙儿种植蔬菜大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腰包鼓起来,也能更好地扶持贫困户脱贫。”“村里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设施农业的建设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干部和党员带头、农户参与、科技支撑、政策扶持,新建了第一批钢架结构温棚8座,每座占地5亩,秋后再建8个温室大棚。”前郭村党支部书记岳振辉满怀信心地说,“党员和干部都积极行动起来,了解政策,学蔬菜管理新技术。光有干部、党员干是不行的,大伙儿都行动起来,才能让温棚成为致富的摇篮,才能尽快建成蔬菜专业村。”嘴上说得再好,不如实地瞧一瞧。村民跟着岳振辉来到蔬菜大棚里参观。在其中一栋大棚里,种植着“3952”品种西红柿,现在已挂了6个果穗,每穗3—5个果实,丰收在望。
“这个村的温棚里种了‘3952’‘211’等西红柿品种,岳书记喜欢动脑筋,今年头一茬种,想着试验试验哪个品种最好!”村里聘请的蔬菜技术员岳技师介绍说,“今年是村里第一次种温棚,打药、浇水、打杈各个环节管理都很上心。通过观察实验,大伙儿认为‘3952’这个品种比较好,叶片的叶斑病发病率低,白粉虱也少,想着明年扩大这个品种的种植面积。眼下西红柿是每斤一块八九,再有10天头茬柿子就能上市,这一茬每亩大棚收益2万元没问题。看到西红柿长得这么好,大伙儿没了后顾之忧。种温棚蔬菜的信心更足了,劲头更大了!”
“这还只是蔬菜种植新技术的冰山一角,我们期盼着大伙学会这些新技术,用到实际种植中,收入一定会水涨船高。”李荣新说。李荣新的话音一落,前来参观的村民纷纷表态:“这么好的事,一定要回去好好讲、好好宣传!”
示范点要“可复制”
农业产业结构怎么调?温室高效大棚项目怎么上马?不少乡镇、村庄有这方面的困惑与疑问,对此,选好示范点至关重要。好的示范点就像一个精致“盆景”,优势、经验、做法让学习者一目了然,莘县镇前郭村温室大棚示范基地无疑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在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时,要强化示范作用,必须可复制、可推广,可谓切中肯綮。试点也好,示范也罢,“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把“栽盆景”变成“种苗圃”,才能在试点中把握规律、在示范后推广开来,最终百花齐放,让农民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