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96岁老奶奶摆摊走红,而在济南的菜市场上,也有很多七八十岁还在进城摆摊卖菜的老人。
几袋从田间地头采来的新鲜野菜,一些零散积攒下来的方便袋,一位74岁的老人坐在马扎上,这是在济南聚贤街农贸市场角落里的一个摊位。摆摊老人来自南部山区一个村子,出售的是自己从田间地头采摘来的花椒叶。这样的摊位有一排溜。养活自己、给孩子减轻点负担、赚点够自己花的,是这些辗转几趟公交进城卖菜老人们的心声。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倩
清晨5点出门8点开摊
12日早晨5点,家住济南仲宫泉泸的74岁老人吕老太提着两个袋子着急出门,她跟同村人说好要进城卖菜。她自己找不到市区菜市场,要让同村人带着一起去。
他们要先走几里路到达公交车站,还要倒两趟公交车才能到达聚贤街农贸市场。一路转车奔波,到达菜市场就接近8点钟了。找一处不碍事的摊位摆上,吕老太今天的生意就开始了。
“这是什么啊?怎么吃?”聚贤街菜市场营业一上午时间,基本相当于早市,吕老太摆好摊之后不断有人来问询。
“花椒芽子啊,这可好吃了,炒鸡蛋、烙饼、炸着吃,都行。你捎着点吧,我自己摘来的,很新鲜。”虽然才来卖了两三次,吕老太也已经找到了窍门,一有人问就拿起塑料袋,再加上她的推销,很多人多会买一点。
吕老太的小摊位简单,与她一排溜摆摊的,同是进城卖菜的老人,大家卖的也多是采摘来的香椿芽、花椒叶、蒲公英、白蒿等乡间野菜。
家住济南高而的75岁老人闫老太,售卖的是自家采摘的香椿芽和地里刨的野蒜,鲜嫩的香椿芽很快被一抢而空,到十点多钟摊位上就剩下几把野蒜。“我是经常到这个市场来卖菜,虽然要倒3趟公交车,但还算是方便。”闫老太说,因为还要提着至少两袋子野菜,走起路来会慢一点,公交车是5点50分发车,每次进城卖菜,她也是5点多一点就出门。
进城一趟卖个几十块钱
春天是吃野菜的季节,花椒叶、香椿芽等在菜市场卖得很好,闫老太的香椿芽因为鲜嫩很快就被抢光,吕老太的花椒叶也在十点多钟就卖完了。
到摊位上买菜的市民都会问吕老太多大年纪了,为何还要进城摆摊卖菜,吕老太多数时候都是摆摆手,“挣不了几个钱,(挣个)零花吧”。
“每一份都是块儿八角的,卖不了几个钱。”数了这一趟进城的收入,吕老太说,也就三四十块钱,卖这些钱也已经很满足了,“买点馒头,有时候生病啥的买点药,添点就够花的。”吕老太介绍,孩子平时给点钱,加上自己卖点野菜添补,还有政府有点补贴,基本就够花的了。
“可不,就是,卖点就能多点零花。”旁边的闫老太也附和道,虽然她孩子多,但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她和老伴就想办法照顾好自己。老伴大她6岁,今年已经81岁,但每次她进城卖菜时,老伴都在家做好饭等她。
好强的闫老太现在还种着几亩地,棒子是必须要种的,此外还有桃树、梨树等果树,还有专门的菜地,平时吃不了的水果、蔬菜采摘了之后就挑着进城售卖。
“您这进城一趟卖菜,能卖多少钱啊?”记者问道。
“能卖多少啊,就这么点东西,多了也提不动。(一趟)也就五六十块钱。”闫老太说,像今天这种情况,就剩下5把野蒜了,之前卖1.5元一把,临近中午了就便宜卖,1元钱一把,她也得卖完了才回去,“这些野蒜,我刨了大半天呢”。
采摘两天,进城卖一天
跟两位老太太相比,79岁的亓大爷12日上午就卖得慢一些,“我今天来晚了,不然也卖个差不多了。”亓大爷面前的摊位上摆着4袋野菜,蒲公英、苦菜、蛤蟆菜、白蒿,他不断给路过的市民讲解着吃这些野菜的好处。
每当有人停下来询问,亓大爷都会拿出方便袋准备装袋。因为耳朵有点背,他听不太清楚市民的询问,都会把顾客好奇的询问理解成要买。
听说老人79岁高龄,很多路过的市民都会买点。“大爷,您看网上有个96岁老奶奶摆摊走红了吗?你也坚持卖菜。”旁边摊位的小伙子打趣道。
“哪有,也就这个季节有野菜,去采摘一些来卖卖,平时没什么可卖的。”亓大爷回答道,这些野菜也是在家里采摘两天攒攒,然后再进城卖一次,也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不是经常卖菜,亓大爷也没有购买成捆的塑料袋,他用的是平时攒下来的各种各样的袋子,有的已经坏掉。遇到有人嫌弃时,亓大爷也只能面带微笑换一个,但换过的袋子仍然如此,“算了,这么大年纪进城卖菜也不容易。”大多数情况下,市民也都理解了。
12日中午接近11点,吕老太已经卖完菜离开,闫老太摊位上还剩4把野蒜,亓大爷剩下的蒲公英更多一些。
市场半天营业时间已到,大家陆续收摊,只剩亓大爷手中拿着塑料袋,还在热情招呼路过的市民,“蒲公英、白蒿,捎着点吧,消炎、去火,很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