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我们倾尽全力教予善良正直,并把认为最美好的世界摊开在面前,仅期冀你们用温柔的目光看待周遭,以及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泉城义工扶贫支教服务团的身影,在29个支教点跃动着。在贫困乡村,他们用青春和创意,带去快乐和陪伴,得到所有人肯定和尊敬。
在孩子周围陪伴
午后2点半,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间,商河县孙集镇南大刘村口树上的知了都懒得叫唤。
村“两委”位于村口,三间瓦房前,一面国旗飘在旗杆上。屋内,30个学生,与泉城义工支教老师正在互动。
新装的立式空调吹出阵阵凉风,但孩子和老师们脸上还是滚着汗珠。在这个支教点,4名支教义工来自济南大学化学系,两男两女,已支教10天时间。
窗台上有一个矿泉水瓶,插满各色纸花。为防止歪倒,瓶内压上十几块小石子。这里面,有张琪的手工——一支黄色百合花。在支教老师开设的折纸课上,老师手把手地教会了她。在复习课程的间隙,她时常朝窗边看看。乡村的女孩子,从未有过这样复杂的手工制作经历。
支教给农村孩子打开一扇门。这里开设了趣味化学课和趣味物理课等兴趣课程。化学专业的志愿者们,用苏打和白醋展示了“二氧化碳吹气球”的“魔术”,让孩子们瞪大了眼睛。
支教是快乐的,生活却极简单。村里想方设法为志愿者提供更好的环境。女志愿者住在村里“借来”的一个农家院落。房主在城里买了楼房,院落暂时闲置,家具较全。“晚上蚊子特别多。”为了不给村里添麻烦,两个女生从未开口,而是从小卖部买来蚊香,多点上两支。
学生们需要他们——支教活动让农村留守儿童的暑假有人看管。市文广新局派驻担任这个村党支部书记的魏鹏介绍,村西不远处就是商东河,过去曾发生过暑假孩子溺水事件。往年,家长们通常花钱给孩子找个农村辅导班。而今年,几乎一半以上的孩子在支教班里。
今年支教服务,覆盖了1112名儿童,其中两成是绝对留守儿童,七成为父母一方在外打工。160位志愿者,分布在济南南部山区、商河、济阳三地,用两到三周时间,陪伴乡村儿童过暑假。
守得童心花绽开
泉城义工贫困村支教活动,经过3年铺垫,今年在济南全市扩展开来。
商河县张坊镇北赵村,称得上是泉城义工乡村支教的发源地,源头应回溯至派驻该村首任“第一书记”赵明帮扶第一年——2015年,村委大院还未建成,泉城义工山东政法学院服务团暑假“放心吧”活动,在一处闲置民房内开展。
2016年“放心吧”升级为支教活动,并扩展到周边6个村。2017年,第二任“第一书记”穆泽龙,与9名“第一书记”对接,泉城义工联络站组织47名支教志愿者,陪伴350名留守儿童。
今年暑假,在泉城义工联络站组织下,活动扩至全市,由济南市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指导协调,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牵头组织实施,市文明办、市扶贫办、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红十字会等共同举办。
从穆泽龙手机中“泉城义工支教微信群”人数的变化,可看出活动覆盖范围的扩展:最初仅3人,如今180人。
今年新增的另一个举措,将成为今后另一传统:往年照片作为背景,让学生摆与往年同样手势,拍张单人照。支教义工队长王显庆说,“此举是让孩子们记住成长。”
7月30日下午,28名学生和10名家长参加感恩教育课。这堂亲子同上的感恩教育课,让家长孩子抱头痛哭。课后,孩子给家长写一封信,并当面读给他们听。一个专门辟出的单间,让留守儿童也能与父母视频连线。10岁的小冠群,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她与姐弟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她读出的一句“你们安心工作,我会照顾弟弟”的话,让镜头对面的妈妈再也坚持不住,当场洒泪。
给老师们送碗鱼
支教活动首先面向有“第一书记”派驻的贫困村,留守儿童是主要陪伴对象。
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主动担起活动保障者重任。跑前忙后,找校舍、腾住处。
超过半数支教点的村里,新装了空调,甚至改造出厨房和卫生间。南部山区仲宫镇北道沟村“第一书记”薛瑞光说,“活动获得爱心企业支持,进行了硬件投入。今后可作为村里永久性福利。”
张庆红是济南城建集团派驻路楼村“第一书记”。经过几年帮扶,路楼村盖起二层办公楼。支教义工吕贤虎、文宏玮所住的二楼房间门上,挂着“第一书记”的字样——这里原是张庆红的办公室。空调房腾出给义工住,他自己跑到镇上和别人挤挤。
张庆红说,支教队伍的到来,改变了乡村风气,淳朴民风又回来了。给义工做顿饭,成了村民抢着干的事儿。让支教队员记忆深刻的,是吃到老乡送来的鱼。村民陈玉霞让丈夫去河里打了鱼,自己下厨烧好端过来,而且连续两天送了两顿。义工于璇说,“比我妈做得都好吃。”陈玉霞则说,“人家放假不回家,为咱村孩子来受这份罪,送鱼改善一下应该的。”村民送菜送饭的事儿,经常自发地出现。义工吕贤虎说,有的爷爷奶奶,在接孩子时甩下一句“自家种的菜给放厨房了”。后来,厨房里经常莫名其妙地堆满各种蔬菜。
这次活动,让全市挂职的“第一书记”们,调动资源,实现共享:红十字会的急救包发到各支教点;急救知识课堂覆盖;科技大篷车开到送到支教点;各种爱心赞助涌来……
一块砖头的爱
相聚的日子很是短暂。在29个支教点,都发生着学生与支教老师难分难舍的温情一幕。孩子们对于“小哥哥”“小姐姐”们产生的情感,并非一句“老师辛苦了”的话语能完全表达。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