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7月正值酷暑,不少大学生在放假后选择回家或出游“避暑”,与此同时,山东理工大学19位学生自发组成“新时代的稷小青”社会实践团,奔赴省级贫困村张家石沟村开展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
实践团出发前一晚,天气预报发布通知,台风“安比”将登陆鲁中地区,带来大暴雨级别强降水,团队成员提前做好对应措施:每人携带大号雨伞,重要物品蒙上塑料布等。7月22日清晨,团队成员于学校门口集合,乘车赴实践地,中途暴雨如期而至,豆粒大的雨点击打在车窗上,漾开雨刷冲不迭的水花,却丝毫没有影响队员们的信心,车窗里的景色不断变换,不见了高楼林立,深山景色映入眼帘,然而每一名队员心中的信念愈发清晰,自己在坚持着些什么,自己又能改变些什么。
居室虽陋,不改初心
出发之前,团队指导老师侯宁曾带领几名队员驱车前往实践地考察。“那边自然环境特别好,依山傍水,空气清新,还有很多野鸭飞鸟!”随行队员李琳在向其他队员讲述实践地情况时兴奋地说到,然而,当被问及住宿及教学条件时,她顿了顿“等去了你们就知道啦。”当大家顶着暴雨到达村子后,心中顿时明了了:团队的生活起居都在村委会小院子内,19名队员需要挤在3间加起来不足50平米的房间里,厨房只有一只小小的电磁炉和一个压力锅,做够所有人的饭需要在闷热的厨房花两个小时煮两轮菜。教室则是临时腾出的一间资料室,前几天下雨时曾经被水淹过,地面可见斑驳的水迹混杂着泥土,整个房间弥漫着浓重的土腥味——这已经是村里尽力协调的结果了。倾盆暴雨没有给团队感慨的时间,驻村“第一书记”与村支书冒雨与队员们一起搬运行李,整理房间,并准备了饭菜。窗外瓢泼大雨丝毫没有减缓的趋势,狭小的房间里队员挤坐在一起吃午饭,温热的饭菜下到胃里,暖在了每一名队员的心里。下午,队员们带着投影仪去教室进行调试,光线过强,他们就用旧床单、废报纸遮住窗户;连接线出了问题,他们就去镇上进行维修、更换。傍晚时分,调试终于成功,望着白墙上清晰的字幕,队员们在心里一遍遍描绘着孩子们端坐在教室上课的模样,队员魏子明欣慰地说道:“半天功夫总算没有白费,明天就可以迎接同学们的到来啦!”
纯真挚朴,明日之子
第一个孩子前来报道时,队员们正在吃早餐,几个人赶忙抹抹嘴巴,出去迎接。小女孩显然是有些怕生,低着头看地面也不说话,在家长的鼓励下,才怯生生地抬起眼睛,嘴巴微微张开,轻声说“老师好”。话语虽轻,却在队员的心中荡开了涟漪,他们明白,自己多了一个身份,更多了一份责任。考虑到孩子们互相之间不熟悉,团队特地设计了几个“破冰”活动,天性率真的孩子们很快就放开了,一张张稚嫩而灿烂的笑脸璨然绽放,欢声笑语回荡在小广场上,队员们心里也乐开了花,“看着他们我好像也被带回了童年时光,单纯而美好,”队员籍彩莹看着笑闹的孩子们说道。在下午的第一堂地理课上,完全不同于素质拓展时的活跃兴奋,所有孩子安静地端坐在课桌前,眼睛睁的大大的,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讲授的内容,认真之状,连负责摄影的队员都不忍心打扰他们。当老师问及如果有一颗很大的钻石该如何处理时,一名7岁小男孩的回答让在场队员们为之动容,“我要把它卖很多很多钱,然后就可以买饭送给没饭吃的小朋友了。”这份朴实而真挚的善良,也将成为队员们此次支教之旅的一大财富。晚饭过后,团队聚在一起对白天的支教情况进行总结,所有人最大的感触是:这群孩子们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他们对学习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对山那头世界的好奇,唯有尽己所能,才算不辜负一双双清澈而明亮的大眼睛,一颗颗单纯而美丽的心灵。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有梦想,则国有梦想,少年奋发图强,则国万寿无疆。在张家石沟,队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自强和上进,“新时代的稷小青”自然也不能落在后面,眺望着远处的青山,队员郑晓玉眼底细芒闪烁,坚定地说道“挚教沂源,青听稚梦。至少在离开的时候,挥一挥衣袖,还能看到自己在这片山里留下的痕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