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5日下午,神情沮丧的刘女士独自一人来到庙山司法所寻求帮助。调解员见状连忙招呼其先坐下,倒了一杯热水给她,让她慢慢说明情况。
听完刘女士的描述,调解员大体了解了情况。原来刘女士是一名退休教师,育有两儿一女。十年前因为生计所迫,将二儿子过继给邻村开煎饼坊的王某家抚养,并与王某独生女于2016年秋订立婚约,也按照农村习俗举办了婚礼仪式。婚后王某全家人共同打理经营煎饼坊,生意比较红火,经常顾客盈门,但必须起早贪黑、晨炊星饭。刘女士的二儿子因为不善言辞,性格极度内向,吃不消重体力活而日渐羸瘦。刘女士看在眼里急在心底,又不知所措。刘女士一口认定是王家虐待自己的儿子,不让其正常的休息和吃饭,很有可能干几年苦力便被撵出家门,最后落得个净身出户的下场。两亲家聚在一起时谈及此事总是闹的不欢而散,双方一言不合便发生激烈争吵,辱骂、肢体冲突、互掷石块等事件时有发生,眼看两家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境地。
调解员了解完情况后,先安抚了刘女士的情绪,让她先回家等待。随后不顾天色已晚,与王某取得联系,驱车到其家中了解情况。
但是王某的说法却是与刘女士的说法截然相反,他表示自己自始至终把刘女士的儿子当亲生儿子对待,自己还将宝贝女儿许配给了他让他当上门女婿。刘女士的儿子到王家后也一直勤勤恳恳的替一家打理煎饼坊,生意忙辛苦劳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至于虐待、扫地出门等说法更是信口雌黄、子虚乌有。调解员试图与处在矛盾风口浪尖上的刘女士的儿子进行耐心的询问和沟通,但面对调解员和王某,刘女士的儿子一直低着头沉默不语,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几经周折无果而终。
调解员感觉到此纠纷十分棘手,因为两家对于事情的描述,完全是南辕北辙。如果要想解决此纠纷,必须以刘女士的儿子为突破口。调解员回到司法所,讨论调解方案。经过讨论,调解员一致认为应该以恢复刘某和王某二人的亲家感情为基调,同时单独与刘女士的儿子沟通和交流,让其大胆敞开心扉、吐露心声,找到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问题就能水到渠成的得到解决。
9月26日上午,调解员召集当事人来到庙山司法所进行调解。调解员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分别与刘女士和王某谈话,单刀直入的询问两人争执的焦点和诉求。同时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调解员阚某借助专业的器械和丰富的矫治经验与刘某的儿子进行“一对一”谈心活动,在轻松无压力的氛围下真诚沟通,平等交流,通过沙盘模拟互动游戏中,了解了其真实想法。原来刘女士的二儿子日复一日地在煎饼坊劳作渐渐厌倦了乏味的工作,羡慕同龄人拥有消遣娱乐的时间。自己由于不善言谈,不好意思向王家开口,只能闷声闷气,自怨自艾,有时候便向生母刘女士发发牢骚话排解一下压抑的情绪。刘女士虽然将儿子过继给别人,但十几年来一直对这个儿子牵肠挂肚。特别是自己的大儿子和女儿均在机关单位上班,家庭都美满幸福。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自然二儿子的抱怨和诉苦便成了刘女士眼中膈应难忍的沙子。
同时,调解员在与刘女士和王某的单独谈话中也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双方都表示了愿意和解的意愿。调解员精神大振,立即将当事人带到调解室坐下,进行面对面的的协商。刘女士当面提出要求王某家的煎饼坊再雇佣一个工人,协助减轻一下儿子的负担。王某表示愿意采纳刘女士的建议,自己也觉得雇佣工人虽然成本提高了,但是一家人也不至于以前那么辛劳,也有了更多可以休闲娱乐的时光。刘女士同时还要求自己的儿子与王某家的女儿必须马上去民政局领结婚证,给儿子一个名分。王某则表示自己的女儿尚未满20周岁,既然已经缔成婚约事实,女儿达到法定适婚年龄一定会催促其办理结婚证。调解员看到王某诚恳态度,也做出了极大的让步,对王某的通情达理表示了鼓励和赞赏。同时对刘女士的爱子之心进行了剖析和疏导,指出父母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干涉、过度的保护、过分的关心、过多的指责……会让孩子变得无能、无情、无所适从。作为父母,应该理性地把握爱的“温度”和“尺度”,让其成长和历练。调解员还语重心长地对刘女士的儿子说:“大丈夫既然成家立业了就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耐得住寂寞,守得住艰辛。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强不息的魄力,无惧人生路上的风雨和挫折,不再让父母操心才对。”刘女士的儿子默默地低下了头。
9月26日中午12点,两家人终于对所有的意见达成一致,双方握手言和。调解员趁热打铁,建议两亲家一起去吃个和解团圆饭。看着两家人手牵着手有说有笑地走出司法所大门,调解员们相视一笑,两天的努力收到良好的回报,虽然很累,但是挽救了两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这一切的辛苦也都值得了。(郯城县司法局庙山司法所:范尊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