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王庆龙)2014年5月25日8时24分,“最美老伴”赵相于因病医治无效,在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石杭岭村老家去世。赵相于呵护瘫妻60载,感动乡邻、感动中国。让我们来回顾“最美老伴”赵相于的感人事迹。
赵相于,1925年出生,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石杭岭村村民。提起赵相于这个名字,除了少数邻居外,几乎没人知道他是谁。但如果说起不离不弃、精心照顾、呵护瘫痪妻子近60年的白胡子老头,几乎人人皆知……结婚70年, 妻子瘫痪、失明、精神失常,躺在病床上59年,他家里家外一人担,精心照顾呵护妻子,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大爱之歌。
一人撑起8口之家
普通的小院,两棵白杨,两间小屋;正屋内,一张老式大床,一张老式桌子和几个小马扎,还有一个炉子,几口缸,虽是简陋倒也整洁。在西屋里,面色苍白的老伴紧闭双眼,脖子上围着一块毛巾,躺在床上“呜呜哇哇”地说着只有赵相于才听得懂的话。
1943年,日寇侵华,赵相于的妻子当时逃难到石杭岭,赵相于老实本分,其妻当时漂亮乖巧,经人介绍,两人结成美好姻缘,很快就有了6个孩子。可惜好景不长,1955年妻子患上了严重的白内障,因当时家庭条件困难、医疗水平低下,延误治疗,很快眼睛就完全失明了。巨大的打击让她精神逐渐失常,最终一病不起、瘫痪在床,这一躺就躺了近60年。膝下是6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床上是瘫痪、失明而又精神失常的妻子,面对这一切,赵相于没有逃避,而是毅然挑起了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担。
那时候都在生产队干活,天不亮赵相于就起床为全家人摊煎饼做饭,完成队里的任务后,还要迅速跑回家照顾妻子和年幼的孩子。那时都是集体按劳分配发下点米面,生活异常艰难,有吃的就已经不错了。虽然孩子多,负担重,但他从未向集体提任何要求,分配完东西他都是平均安排好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赶上米面不多时,他宁肯自己饿着,也不让妻子和孩子们挨饿。后来,好心人介绍他去车队“赶大车”(即地排车)拉货赚钱,他就白天干活,晚上 “赶大车”,深夜回家还要为一家老小洗衣做饭。据老人的二儿子赵康法回忆,有一天他半夜起来上厕所,看到父亲在给孩子们缝补衣服,一手拿着衣服,一手拿着针线,针扎进手里了都浑然不知,原来他实在太累了,竟坐着睡着了……
白旧棉衣成为集上风景
时刻为他人着想,是赵相于一辈子的生活信条。“生活这么多年,这么多子孙,爹却从来没有打骂过俺们,家里条件挺困难,他却很少让俺们受苦”,赵相于的大儿子赵康才说。虽然自己的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早已成家立业,赵相于却几乎从未主动麻烦过自己的子孙,“爹去年还是自己一个人照顾俺妈,洗衣做饭、赶集买菜、下地干活,样样自己动手。只是马年农历春节的时候身体状况开始突然变差,住了几次院后,俺们几个子女开始轮流接入自己家中照顾爹妈”, 大女儿赵康云说,“子女们天天忙着上班,爹有难处也很少对俺们说,俺都没想到住院服侍他这两天后,竟成了永别……”说罢,赵康云泪落如雨。
提起赵相于这个名字,几乎没人知道。但如果说好赶册山集的白胡子老头,几乎妇孺皆知。“你说的是那个长得像老寿星、胡子怪长、耳朵有点背的老人吧?他是经常骑着三轮车来册山赶集,常戴一顶旧毡帽、穿一件发白的灰色棉大衣,每集必买俺的烤地瓜,另外捎点面瓜和香蕉啥的,估摸有些日子不见了,不知还健在不?”在册山集市上,一位常年卖烤地瓜的老大爷回答道。几乎是册山集存在了多少年,赵相于就赶了多少集。赵相于60多年如一日地买地瓜、面瓜和香蕉,不为别的,只为他的老伴好这口,而自己却从舍不得吃穿。都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从我开始记事起爷爷就一直戴着那顶毡帽,那身棉衣也有年头了,中间也就添了几次棉絮, 28岁的赵泳民告诉记者。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