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文兴兰国辉王青林通讯员侯方辉徐志成
当传统化工遭遇“双碳”大考,滨化集团把异丁烯作为撬动千亿级绿色化工的支点,从一条碳四产业链中找到了通向绿色高端的密码。今天,记者带您探寻一个山东好品牌如何以“北鲲计划”为翼,在产业链上实现“鲲鹏”之变。
在山东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管道纵横、装置高耸。在这片热土上,滨化集团的转型决心异常坚定——告别单一氯碱,向高端新材料全速进发。
滨化集团石化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兼战略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鞠艳新介绍:“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我们的紧迫任务和必然要求。传统工艺能耗高,风电、光伏、储能和生物质这些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国家战略指引与企业内生需求交汇叠加。滨化集团建设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布局“北鲲计划”,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异丁烯产业链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黄金钥匙’。它上承碳四原料,下游包括聚氨酯、高端润滑油等十余种高附加值产品,可以说市场如海,更是突破‘卡脖子’,替代进口的关键战场。”滨化集团石化事业部技术部部长范胥龙说。
在滨化集团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现场,最引人瞩目的是这条80万吨/年丁烷异构化装置,它是“丁烷--异丁烷--TBA--异丁烯--二异丁烯”产业链的“心脏”,宛如一个会精密转化的魔术师,将普通丁烷高效转化为高价值异丁烷,为后续高端延伸奠定基础。
范胥龙表示:“技术就是话语权。国际领先工艺的引入,让滨化的丁烯产业起点即达到高峰。我们这套装置能耗比同行业还低15%,24万吨环氧丙烷联产74.2万吨MTBE装置,更是实现原料‘吃干榨净’,把每一份原料的价值都发挥到最大化。”
厂区外,巨大的风车缓缓转动,光伏板在盐碱地上铺展成蓝色海洋。绿电点亮装置,注入异丁烯产业链,让滨化丁烯项目的每一步都踏在低碳节拍上。在MTBE装置不远处,两座新厂房正拔地而起——10万吨/年高纯异丁烯与3万吨/年二异丁烯装置。
鞠艳新介绍:“如果说MTBE是基石,异丁烯就是跳板,二异丁烯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异丁烯向下可以做高性能橡胶、医药中间体;二异丁烯更是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一滴油就可以“点石成金”,变身高档润滑油添加剂、特种表面活性剂,价值翻倍增长。”
2025年7月1日,天津南港,汽笛长鸣,载有2.4万吨滨化MTBE的“三角梅”号油轮破浪远航。这不仅是滨化产品首次大规模出海,更标志着山东高端化工品赢得国际市场信任票。
滨化集团石化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兼产品销售部部长谷学财说:“这船货,是试金石,更是宣言书!它证明我们的异丁烯产业链不仅技术过硬、成本领先,更能经受国际市场的严苛检验。下一步,随着异丁烯、二异丁烯项目投产,更多‘滨州造’高端化学品将沿着这条航线,把‘山东好品’融入全球供应链。”
以链为纲,向新而行。滨化集团通过构建“基础原料——中间体——高附加值产品”的碳四“黄金产业链条”,在破解“双碳”约束中锻造发展新优势,实现从传统氯碱企业向高端新材料供应商的转型。
“我们‘北鲲计划’的核心是‘链’的思维。我们不做‘孤岛’,要锻造一个‘黄金链条’,以异丁烯为支点,向上整合资源,向下延伸产业价值,横向耦合新能源,空间上拓展国际和国内相辅相成。目标是打造一个自循环、强韧性的绿色化工产业生态体系,成为山东乃至中国现代化工的金字招牌。”滨化集团高级副总裁刘洪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