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杨瑞清
近日,在潍坊市政务服务大厅,潍坊市某建筑咨询公司企业服务部经理曾晓在公共电脑机位前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天特意来试试咱潍坊推出的智能体,确实非常简便和智能。以前要办个审批事项,必须一个字不差搜索才能搜到,现在直接说想办的事,就能精准搜到。”
目前,该市已全面梳理进驻市级大厅的事项办事指南、政策法规等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对市级1974个政务服务事项问答知识库进行口语化语义改造,建成涵盖21万余条通俗易懂的语料集知识库。
投用的智能客服,融合标准化事项信息、部门常见问题库、审批政策法律法规,形成政务服务语料库,并深度应用DeepSeek大语言模型,通过多轮提问优化算法,使智能客服的语义理解和智能解答更加精准化、人性化、通俗化。事项咨询从“一问一答、机械回复”转变升级为“问答相符、精准”,今年已解答企业群众在线咨询6000余次,准确率达90%以上。
除咨询业务,材料审核更是政务服务的重要环节,不仅要求审批人员具备扎实的法律法规基础,更要找准审核重点,提升审核效率。潍坊坚持向技术要效能,推出智审员“Ai小潍”。
“Ai小潍”汇集126项审批相关政策法规和8000余个历史审批案例,开发智能预审规则库,可根据审批规则快速解析申报材料,给出审批意见和依据,提升审批效能。上线一个月以来,已辅助窗口人员办理285件业务,发现材料错误400余处,预审效率提升30%。
“我们把审批规则上传到智能预审后,将申请人的电子表格和医疗机构证件等进行电子比对,人工智能的准确率更高,而且办理业务的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潍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食药卫生审批科工作人员张瀚文说。
针对“材料反复改、线下跑腿多”等痛点,潍坊市政务服务开发情形预判决策树,将首批12个审批事项拆解为1000余个决策节点,形成30个标准化导引场景。系统根据群众办事场景,自动生成“最优审批路线”,对信息不规范或缺失的情况,自动提示进行修正完善,帮助群众快速准确完成审批事项材料申报。
潍坊卫恩医院网信部人员刘一辰在自己办公室的电脑上就完成了材料申报,他告诉记者:“根据智能导办问的问题,一条一条填上就可以完成申报,很简单。不用像以前,先去大厅领或者上网查材料清单,再逐项准备材料了。”
数据显示,智能导办上线后,材料首次审核通过率提升60%以上。
今年以来,潍坊市聚焦企业群众办事中的堵点,探索应用自然语言大模型技术,深化“DeepSeek+政务服务”融合创新,相继推出智能客服、智能预审、智能导办,“三位一体”的政务服务智能体成为审批大厅最全面的“数字政务服务官”。
“打造‘三位一体’政务服务智能体,是在前沿技术与政务服务融合上的创新之举,更是在人工智能大背景下推动政务服务从‘网上办’向‘智能办’全面迭代升级的便民之举。”潍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家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