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文一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工作要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泰安的城市更新,是在润物无声的巧思中推动“城新”,聚焦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用“绣花功夫”织就群众幸福感。
路为“人”改,园为“用”设,城因“心”暖,一场以“人民”为核心的城市更新行动正徐徐展开……
修路不是“一刀切”
2024年9月份,市城市管理局的办公室里,一份青年路更新提升项目施工方案被反复推敲。按照原计划,这条20年未大修的道路应在2024年当年开工,但此时暑假刚结束,孩子们已重返校园。
“如果按原计划施工,机械轰鸣、尘土飞扬,学生上下学怎么办?家长接送会不会更堵?”市城市管理局重点项目专班负责人杨兴臣回忆当时的讨论。最终,他们决定“慢下来”,先修非学校路段(东岳大街—财源街),待2025年暑假再动工青年路的学校路段。
“修路,不止是修路。”杨兴臣说。在泰安,道路更新从来不是“按图索骥”,而是“一线工作法”——现场调研、倾听民意、动态调整。道路改造时,遇到商户反映“施工会影响生意”以及社区担心“夜间噪声扰民”等问题,施工单位会积极修改方案,采用分段施工、夜间作业白天通行的方式,把修路对市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以前修路,一围挡就是大半年,现在他们晚上干,白天路照常走,虽然工期拉长了,但咱们生活没受太大影响。”临街商铺店主王女士说。
2022年以来,东岳大街、灵山大街、温泉路等11条城市道路先后进行了改造提升,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行”“夜间突击白天恢复”等方式,并不乏提前竣工者。城市更新不是赛跑,市民的获得感才是终点线。
“边角地”变“金角银边”
清晨,三合御都小区的李云领着孙子走进水润园。塑胶步道柔软防滑,绿树红花点缀其间,几位老人正打着太极。“以前这是块土坷垃地,现在成了‘小氧吧’!过去羡慕别人家‘推窗见绿’,现在咱这‘边角地’也成了宝地。”李云的话,道出了泰安“口袋公园”的初心。
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区,市城市管理局像寻宝一样挖掘闲置地、废弃角落、老旧设施拆除后的空地,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通过“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的微改造模式,将城市“边角地”变为“金角银边”。目前,在泰安,160余个公游园串珠成链,串起市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生活圈。
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曹磊说:“市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建什么。”
安畅园的蜕变更具代表性。这里毗邻泰安汽车总站,曾是封闭的沿街界面,旅客候车时无处歇脚。改造后,避雨廊架、文旅标牌、休憩长椅一应俱全,被市民称为“第二候车厅”。“以前等车时间很无聊,现在能坐着看风景,心里很是舒坦。”旅客周女士说。
方寸之地,解的是民忧,暖的是人心。擂鼓石“口袋公园”、御碑楼小学游园、市府东游园等学校周边游园均配备了等候区、公厕等设施,解决了家长接送难、如厕难、休息难的问题,累计服务市民群众达6万余人次。
从“垃圾角”到“幸福角”,泰安用“绣花功夫”织就了全龄友好的“生活圈”。货场路北游园的滑梯充满孩子的欢声笑语,樱桃路游园的遮阳座椅供老人惬意休憩,旧镇公园的篮球场和乒乓球台成为青年健身的热门地。
“公园从来不是摆设,要让人能用、好用、爱用。”曹磊说。
路口“微更新”通的是人心
“中午买饭经常被堵在这,放学时电动车能把机动车‘淹没’。”东岳大街与科山路交叉口,曾是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的“噩梦”,这里右转车辆被直行车流压住,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一提起来他便直摇头。
据流量测算显示,科山路北向南的车辆90%需右转,只要一辆车等红灯,后方就能堵百米。症结找到后,一场“路口微雕”开始了——将科山路靠近路口的一段拓宽,增设一条右转车道,变为三车道,同时在两侧新增非机动车道,解决混行问题。看似简单的改造,通行效率却大大提升。
御碑楼路与环山路路口,向东拓宽2米增设专用右转车道,通行效率提升100%;岱宗大街与普照寺路路口,向西加宽2米与南口的奈河东路对齐,形成相对标准的十字路口,并增设安全岛,提升通行效率和安全性;迎胜桥步行道从桥上移至桥下,加装栏杆、路灯,老人、孩子不再人车混行;泰山大街与货场路路口拆除2.5米分车带,恒大翡翠华庭居民不用再绕行折返……没有大拆大建,只有因地制宜。“微改造”的背后是“深功夫”,是市城市管理局专门成立专班,“一路一策”的精雕细琢。
“路口改造看似小事,通的却是人心。”恒大翡翠华庭居民庞先生感慨。
“大城管”打造人民城市
城市更新千头万绪,单靠一个部门“独自冲锋”行不通。我市创新“大城管”机制——修路时,市城市管理局主动揽下“分外活”,用“有解思维”协调电力、通信、商户、社区等,将修路与高架线整治一体推进,避免道路的二次开挖。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市城市管理局重点项目专班工作人员的这句座右铭,道出了城市更新的真谛。
十二连桥因步道台阶太高,电动车被迫走机动车道,市民呼吁改造。市城市管理局增设上桥斜坡、加装安全护栏,让电动车、行人各行其道;乐园街路口优化保留原有绿化带,新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市民李女士感叹:“人车分流,安全多了!”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人大代表建议、人民网留言……一件件市民诉求成为改造“指南针”。这种“听劝”的智慧,甚至体现在行道树穴的改良上。施工单位将行道树穴的硬制格栅更换为环保细沙,让树木“透气透水”的同时,也方便了环卫工人清理垃圾。
“只有倾听百姓心声,才能换来百姓掌声。”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泰安城市更新的道路上,城市的“心跳”早已清晰可闻——它是放学路上孩子的笑声,是“口袋公园”老人的棋局,是畅通路口司机的点头致意,是无数“微幸福”汇聚成的温暖星河。这里的路,不只为车而修,更为人而改;这里的公园,不只为美而建,更为用而设;这里的城,不只为“新”而变,更为“心”而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