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而大模型作为其中的关键技术成为推动行业变革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山东搭建大模型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建立产业运行监测机制,全年大模型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在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应用拓展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省重点监测范围内的124家大模型企业共实现大模型业务收入31.18亿元,同比增长175.7%,大模型产业有效赋能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收入规模加速攀升。2024年,山东省重点监测范围内的大模型企业124家,共实现大模型业务收入31.18亿元,同比增长175.7%,彰显出大模型产业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蓬勃活力与巨大潜力。重点大模型建设项目60个,计划总投资21.2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41亿元,2024年完成投资12.17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6.7%。

图1 山东省大模型产品分类情况
产品类型持续丰富。通过第三方机构测评的大模型产品176个,包括基础级大模型产品10个、行业级大模型产品115个、场景级大模型产品51个。基础级大模型方面,目前在语言、视觉、多模态等领域均有布局,全年共实现业务收入2.31亿元,同比增长162.6%。其中,大语言模型4个、占比40%,计算机视觉大模型3个、占比30%,多模态大模型等3个、占比30%。行业级大模型方面,广泛分布于制造业、能源、金融、医疗、农业等多个行业,全年共实现业务收入17.06亿元,同比增长177.1%。场景级大模型方面,涵盖了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多个实际应用具体场景,全年共实现业务收入11.81亿元,同比增长176.9%。176个大模型产品中,判别式产品23个,生成式产品153个,其中浪潮知业大模型等9个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通过网信部门备案。
市场应用蓬勃发展
应用场景广泛多样。从细分领域来看,产业领域大模型(To B)专注服务于各类企业,助力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等多环节实现智能化升级,其在大模型产品体系中的占比达64.38%,实现业务收入17.74亿元,同比增长180.4%,展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与发展活力。60个平台化大模型产品入选山东省工业领域大模型(MaaS)服务平台暨“产业大脑”优秀解决方案。政务领域大模型 (To G)紧密围绕政府部门的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核心业务,以智能化手段提升政务效能,其占比为12.68%,实现业务收入4.04亿元,同比增长174.2%,成为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力量。民生领域大模型(To C)则聚焦于满足广大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需求,如教育、医疗、出行等方面,占比为17.26%,实现业务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177.1% ,切实提升了民众的生活品质与便捷性。
平台建设支撑有力。大算力产业呈现智算异军突起、占比加速提升的趋势,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山东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获批智算云服务国家试点,培育18个省级智算云服务中心(在用算力100P以上),推动形成“1+N”智算云服务体系,上线黄河工业算力调度服务平台,为大模型产业筑牢算力根基,加速模型训练与迭代优化。面向不同行业、细分场景,各市积极探索、深入推动大模型产品应用,“天智工业大模型在跨行业跨场景中的融合创新应用”等50个案例入选山东省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其中产业领域37个、政务领域9个、民生领域4个,为大模型产业应用打造标杆示范,推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区域分布多点开花
在地理分布上,全省大模型产业呈现出以济南、青岛为双核引领,淄博、烟台等地区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图2 各市大模型企业分布情况
济南作为山东省大模型产业的核心发展区域,拥有各类大模型企业58家、占全省总数的46.77%,培育出浪潮海若大模型、云鼎矿山大模型等一批代表性产品,全年实现业务收入14.43亿元。在算力中心建设方面,济南已建成算力规模超过100P 的智能数据中心10家,强大的算力支持为大模型的研发与训练提供了坚实保障。
青岛拥有各类大模型企业30家,占全省总数的24.19%,实现业务收入10.68亿元,是山东省大模型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依托其丰富的海洋资源和雄厚的海洋科研实力,积极培育国实瀚海星云大模型、卡奥斯天智工业大模型等一批代表性大模型产品。在算力中心建设方面,建成算力规模超过100P 的智能数据中心4家,为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算力支撑。
另外,淄博市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智洋·电力智能运检多模态大模型,为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全方位的智能保障;烟台市山东广为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广为智港大模型,推动渔船渔港实现全面数字化监管;东营市胜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识油大模型,具备了多模态数据的处理能力。
(大众新闻记者 付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