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山东 > 正文
   

菏泽牡丹区:产业向新,振兴提质

2024-12-03 08:17:38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近年来,菏泽市牡丹区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让乡村振兴向新提质。

  一朵花长成一条产业链

  牡丹区干部群众深挖牡丹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实现了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推动牡丹种植、加工、商贸、文旅深度融合,一朵花长成了一条产业链。

  牡丹街道办事处李洪周村立足交通优势和种植基础,流转了3900多亩土地种植牡丹和芍药,开创了“电商平台+线下门店+订单农业”销售模式,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牡丹产业发展链条。“牡丹浑身都是宝。”尧舜牡丹产业集团负责人表示,从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牙膏,到牡丹精油、牡丹面膜……10年时间,尧舜集团牡丹产品从七八个发展到140多个。目前,牡丹区各类牡丹生产、加工、出口企业发展到100余家,研发生产牡丹产品260余种。

  皇镇街道办事处建设了牡丹万亩种植基地,差异化发展牡丹种苗和鲜切花特色产品,打造了牡丹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齐头并进的新发展格局。目前,该街道共种植牡丹芍药1.6万亩,成方连片种植面积5000余亩,成为当地牡丹产业的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目前,皇镇街道牡丹种苗和鲜切花的年销售额在3.5亿元左右,种植户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000余人,成为加速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牡丹区通过锚定牡丹产业这一特色赛道,深度挖掘资源禀赋,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组织、聚人才、兴产业,将“富贵之花”变为“富民之花”,有力带动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文化+旅游”催热生态经济

  牡丹区胡集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尚尧农业生态园、成阳生态园等一批现代农业聚集区日益壮大,形成了春可赏花、秋可摘果的“花果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游人田园采摘、生态观光等特色体验农业的好去处,入选“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农业产业强乡镇”。

  近年来,牡丹区将发展绿色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着力培育发展乡村旅游、果蔬采摘、非遗体验等新业态,盘活旅游经济,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走进小留镇刘庄村,这里有红瓦白墙的农家院、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瓜果飘香的采摘林,俨然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该村建设了乐活主题公园,周边配套建有非遗文化馆、文化长廊、戏楼、垂钓园等主要景观,以及滨河花果生态园,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目前,该村集体年收入150多万元,入选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牡丹区在持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还挖潜非遗、手造等项目,发展文创产品,培育新质生产力。在黄堽镇侯集村牡丹绸布伞制作工坊内,一把把“以竹为骨、以绸为面”、大小不一、花样繁多的绸布伞引人注目。村民吴洪省是牡丹绸布伞的“守艺人”,他将牡丹元素融入创作设计中,让一把把绸布伞“绽放”牡丹美,在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期间备受游客喜爱。吴洪省还免费开班培训,村民熟练掌握制作工艺后,把原材料带回家中生产,成品统一回收,助力村民增收。

  皇镇街道鼓励和支持民间艺人将传统手工技艺与牡丹芍药产业有效结合,研发生产牡丹文创产品,推动“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牡丹瓷、牡丹绢花、线织牡丹等多种文创产品走向市场。随着牡丹文创产业的批量生产和销售,从业者的收入也在日渐提高。

  同时,牡丹区还持续推进牡丹园、芍药园、非遗展馆、曹州古城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开发建设了一批品牌文化旅游景区,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文创产品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特色农业构建多元化格局

  在牡丹区胡集镇尚尧生态园果蔬采摘大棚,前来采摘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尚尧生态园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果蔬类种植,打造了“茄王刘”品牌,年订单销售过亿元。为促进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胡集镇政府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让更多“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近年来,牡丹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品种、新经营模式,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推进农业主体多元化、业态多样化,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拉长了产业链条。

  木瓜树是菏泽“市树”。牡丹区大力推动木瓜产业发展,形成了集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王浩屯镇的曹州木瓜园是菏泽唯一以木瓜为主题的林业生态园区,现有市树市花园、木瓜采摘园等多个种植区,研发生产的木瓜酒、木瓜饮片、木瓜籽油、木瓜果茶等20余款产品走俏市场。

  同时,牡丹区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富有特色的休闲农业,从一产“接二连三”地向全产业链延伸,带动乡村全方位发展。

  高庄镇东头村的葡萄种植已从原来的20亩发展到现在的4000余亩,成为全区规模最大的集生产、销售、观光、科教于一体的大型葡萄种植基地。高庄镇通过大力发展春可赏花、秋可摘果的“花果经济”产业模式,入围“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旅游强镇”,2022年被评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

  目前,牡丹区依托各村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了酥梨、葡萄、芍药等30多个特色农业产业,打造形成了高庄“采摘节”、安兴“海棠节”、黄堽“芍药节”、王浩屯“瓜果节”等,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应运而生。

  “引雁归巢”吸聚振兴人才

  “返乡创业不仅有扶持政策,政府还给与全托式服务帮办,省事省心。”日前,牡丹区黄堽镇村民高旭说,在家乡人才政策的感召下,不仅建设了电商孵化基地,注册了自己的服饰品牌,还组建起电商销售团队。目前,该基地现与20多家服饰代加工厂合作,间接带动就业1000多人。

  近年来,牡丹区大力实施“归雁兴区”战略,通过实施回引对接、孵化培育、要素支撑、精准服务等举措,吸引了一批在外群众返乡创业,不断投身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

  在外打拼近20年已成为企业高管的李宗斌,放弃优厚待遇到都司镇创业,投资1.3亿元成立了山东鲜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年产冻干果蔬产品1万多吨的生产能力。目前,已与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以“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种植基地4000多亩,带动当地12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

  为加大人才回引力度,牡丹区在济南、西安、兰州等地设立了30多家返乡创业服务站,对返乡创业人员在政策指导、创业贷款、厂房使用、技术培训等方面全力支持,“引雁归巢”赋能乡村振兴。

  安兴镇规划建设了返乡创业园,启动创业项目孵化工程,从厂房水电、金融扶持等多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给返乡创业者营建出良好发展环境。目前,全镇已回引人才50多名,形成了“集聚一批人才、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示范效应。

  同时,牡丹区通过数字化赋能、精准化对接、集约化保障、贴心化服务等举措,做大做强了“归雁经济”,引进培育了一批新农人、企业家。吴店镇赵子艾村村民赵福江以前在外地经商,两年前受家乡创业政策的感召,返乡成立了鑫俸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目前已拥有技术先进、工艺一流的制造生产线和专业技术研发制造队伍,年产各类中高端挂车5000余台,带动周边村庄150多人就业。

  近3年来,牡丹区返乡创业就业的群众超过3.5万人,创办经济实体3万多家,引进过亿元项目40多个,吸纳当地村民就业逾11万名。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 郜玉华

  蒋 硕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 山东强化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联合惩戒
 
0
 
 
 
 
推荐资讯
连续4个月销量破万,北汽极狐走出低谷开启向上突破
连续4个月销量破万,北
沂南县:乡村产业振兴 党群共筑富裕路
沂南县:乡村产业振兴
沾化:“心安”单元筑就理想之城
沾化:“心安”单元筑
白菜送居民 冬日暖人心
白菜送居民 冬日暖人心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