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洪涛 刘涛
本报通讯员 曲倩倩 黄玲玉
前不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和“头雁”企业名单,泰安市新能源装备材料和储能产业集群、“泰山+”旅游产业集群、岱岳区新材料和新型建材产业集群3个雁阵形集群入选,入选数量仅次于青岛市、烟台市,居全省第3位。
近年来,泰安市精准把握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目标定位,主动服务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勇于探索、勇担使命,努力在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前、作表率。
泰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十强”产业培育作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定不移抓制度建机制、沿链条兴产业、重激励强保障,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增幅居全省第7位;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7%,增幅居全省第3位。坚持创新引领,全社会研发投入和占比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新创建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4家、总数达到2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2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69家。坚持数字赋能,累计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719个,7个项目入选省数字化转型揭榜挂帅试点;4家单位入选省“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和入库培育名单,数量居全省第2位。
为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泰安不断完善“1+N”规划政策体系,编制15个重点领域《行动计划》,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分行业、分领域谋划实施引领项目,汇聚全市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0.8%,居全省第4位。52个省级、102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投资超过时序进度;新增省现代物流网重点推进项目2个、省级服务业专业人才1人。2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入选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家企业入选省第五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
今年以来,市新能源产业链聚焦“双大双强”重点攻坚目标,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培强经营主体,不断提升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初步构建起具有泰安特色优势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量601.6万千瓦时,装机占比61.1%。“储能之都”加速起势,中储国能30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入选国家级新兴储能示范项目。全市投运储能装机137万千瓦,位居全省前列。“光伏高地”稳步推进,16个光伏项目入围2024年全省市场化并网项目,项目数量、装机容量分居全省第2位、第4位,全市光伏装机380万千瓦。
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陇电入鲁”泰安段工程土建施工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山东能源新泰超超临界燃煤发电项目全面进场施工;3个微电网项目并网运行;全市在运充电桩总量超过2万台;成立全省首家虚拟电厂创新服务中心,“聚合式”友好型虚拟电厂首批通过省虚拟电厂调节能力测试。
下一步,泰安市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谋深谋实思路办法,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方向,为推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贡献更多“泰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