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田田) 5月10日,潍坊市开展沿弥河流域 “防洪灾·减风险·护家园”防灾减灾采风活动,深入2018年、2019年各相关市区曾遭受过台风“温比亚”“利奇马”带来洪涝灾害的镇街、社区(村)现场采访,宣传当地抗击洪涝灾害、重建美好家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先进事迹。
今天,记者跟随采风队伍来到了在2018年、2019年受灾比较严重的寿光丹河流域。
我们这次来到的稻田镇宋家村,是当年台风洪涝的重灾区,寿光市对灾后重建工作上格外重视,整合100亩低洼内涝荒地,改造成为一个蓄水湖,在湖边又修建了多条排水沟渠,不仅方便了周围3000多个蔬菜大棚的排涝,也能创新思路,发展渔业和水稻的种植业。
“这个稻香田园示范区原来是一个低洼地,在灾后改造工作中,发现这个地方可以种植水稻和养小龙虾、大闸蟹等水产,然后就把这块地方因地制宜的利用起来,不仅能起到减灾抗灾的作用,还能发展农渔业,为当地创收。”负责稻香田园示范区的张树民给我们介绍了示范园区的情况,还带我们参观了正在建设的水稻种植预留地。
目前,蓄水湖已经加入稻香田园综合种养示范园区项目,当地共投资6000万元,规划100亩的渔菜共生示范园区,每立方水体可养殖高档淡水鱼200斤,为当地群众增收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在未来的规划中,将借助2020年修建的排涝滞水工程,建设水上垂钓平台、水上餐厅以及水生蔬菜浮岛,打造成一处“网红打卡地” 。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当年受灾比较严重的蔬菜大棚,了解了当地灾后重建工作的一些细节。“我们当时是老棚区,2018年台风来水之后,大棚的墙都坍塌了。自从政府修了这个排涝工程后,我们这边再也不用担心积水内涝的问题了。”今年53岁的刘勇,是这个蔬菜大棚的老人了,他说蔬菜大棚的墙体主要是土,最怕的就是水涝。
从蔬菜大棚出来后,记者一行又来到了当年的重灾区——东里村。但现在受灾的老村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现代化的社区。据东里村支部书记李友功介绍,从2018年台风灾情以后,村里就启动了搬迁计划,新村共建设16栋公寓楼,可容纳456户群众,顺利完成了全村330户、1097人的搬迁工作,村民整体的满意度极高,幸福感指数也跟着上来了。
“我们住着很舒服,很少有这么好的户型,简直太好了。自从我们搬上来,电气什么的都没有出现故障,非常好,跟原来那老房子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64岁的东里村村民刘德强跟我们自豪地介绍他家的情况,话语中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吃完了午饭,采风队伍一行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了滨海弥河流域。原来的弥河处于南高北低的地势,河道宽窄不一,水流又十分湍急,河槽最窄处仅25米,并且河流量受季节性变化很大,汛期时极易造成漫延。现在经过弥河防洪工程治理改造,对河道进行了清理拓宽,对堤坝进行了加固,调运土方加固到新筑堤坝,特别是在中央城区段实施了弥河生态绿廊工程,弥河沿线变了个样。
“我们在老的基础上提高了标准,防洪标准由原来的的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的标准,有效保护了弥河沿岸工矿企业的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滨海区海渔和水务管理局的袁洪海向记者介绍,弥河防洪工程治理结合生态绿廊工程有效解决了涝灾的隐患,还与当地城区的绿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无论是寿光稻田的种植示范区,还是滨海的生态绿色长廊,都是潍坊人民智慧的结晶。大自然的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灾后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只要人民有信心,坚信未来更加美好,那么多大的灾难都不会阻挠人们对于未来建设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