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明 贾瑞君
通讯员 聂义山 报道
本报广饶讯 日前,在山东能源研究院的帮助下,东营奥星石化年产120万吨的高效二代生物柴油项目完成成果转化中试,首批年产20万吨高效二代生物柴油将于近期投产。“项目投产后可以将‘地沟油’变废为宝,改变人们只能从石油里提炼柴油的传统观念!”东营奥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建春说。
第二代生物柴油原料来自废弃的动植物油脂,经过山东省自主研发的新型液态催化剂工艺制备,它具有比传统柴油更高的燃烧效率,而且全生命周期不产生新的二氧化碳排放。它的出现让奥星石化在能源结构转化上有了显著突破。在此之前,奥星石化曾用3年时间投资1000多万尝试自主研发,却始终没有突破。杜建春说:“我们的规模在地炼企业里不算大,而且技术、人才的力量也达不到炼化一体化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技术革新,不走绿色能源发展之路,企业就会被淘汰。”
奥星石化开始尝试寻求外力帮助,可一连询问了国内外十几家研发机构,也没有找到相关技术成果。类似的情况也困扰着许多传统能源企业。为了加快油气技术攻关和产业应用,我省与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共建了山东能源研究院。在一次成果对接会上,奥星石化与山东能源研究院实现了“联姻”。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陈松说:“我们以战略为基础进行技术储备,服务山东省能源化工企业的转型,建立了共同的研发和技术转化平台。”
有了技术和人才双重保障,双方很快达成年产120万吨的二代生物柴油技术服务意向。然而,项目初期光改造费用就高达上千万元。为打消企业顾虑,山东能源研究院启动成果转化基金,与企业共同出资、共担风险。据了解,山东省、中科院等连续三年每年各拿出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山东能源研究院建设和成果转化,通过市场机制建立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创新共同体,有效融通“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
目前,东营正发挥当地产业优势,以企业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为重点,积极完善“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创新发展格局。瞄准油气核心需求,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清洁油气有望成为今后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之一。奥星石化年产120万吨的高效二代生物柴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同时,奥星石化和山东能源研究院双方共建联合专利,为更多传统炼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和工艺体系在这个行业都是有普适性质的,稍加改造就可以转接这个技术,用在下游的产业链。现在10多家地炼企业都找到了我们,在做技术升级的同时也在做技术储备。”山东能源研究院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院地合作主任陈磊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