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山东 > 正文
   

文登小巧果成就致富大产业

2021-09-02 07:32:21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把黄灿灿的发面团用力揉紧实,分成小块按到馍馍卡子里,磕出来的面团上就带上了各种吉祥纹样。“这个烙好了就是巧果,巧果用的面和喜饼是一样的,我这的做法还是按照老办法,发面引子是用黄蒿、黄曲米用青叶草包好了做出来的。老原料、老口味,可受欢迎呢!”王海研说起自己做的巧果,很是自豪。

  王海妍的非遗传承人证书。

  8月26日在威海市文登区泽库镇滩西头村,王海妍正忙着做巧果、喜饼蒸大饽饽,加工间里,刚出锅的巧果和喜饼,散发出诱人的甜香。王海研从10多年前开始做巧果等面食销售,眼下她的产品有近7成都通过微信卖到了全国各地。往往一个外地顾客买了她的面食,后边就会跟来一串顾客。靠着一贯的好口碑,王海妍的顾客从东三省遍布到江浙沪,在省会济南她的客户也很多。2013年和2016年凭着制作喜饼和花饽饽的技艺,王海妍还成为了文登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她说:“过年的时候,我这里有10多个人一起忙活,就那样忙也是刚够卖的”。

  经过烙制的巧果,显露出好看的吉祥纹样。

  小小的巧果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巧果是花饽饽的一种,花饽饽在威海文登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文登的老习俗是每逢七月初七,家家户户都会烙巧果、做喜饼,迎接粮食丰收,祭祀七姐神。长辈还会将烙制好的巧果用红线穿成串,给晚辈戴在脖子上,寓意聪明伶俐、心灵手巧。

  早上七点半,在泽库镇后岛村村口,慈慎霞都会坐上工厂的班车去上班。秋风渐凉,工厂里应季的巧果、喜饼、花饽饽订单量大增。十多位像慈慎霞这样的泽库镇农村主妇,都是一早坐工厂的班车上班。据该企业负责人林红介绍,巧果的产值占到了公司一年收入的20%,同时今年的花饽饽已经远销到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国内订单更是供不应求。

  文登当地的巧果、花饽饽产业还吸引了北京交通大学以及鲁东大学等高校在文登设立校外实践基地,慈慎霞受邀给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讲解传统手艺。“没想到我一个乡下人也给大学生和外国人讲起了课。以前就是逢年过节给自己家里人做些饽饽,现在没想到靠这个手艺也能到厂子里上班赚钱了。淡季我能挣3000多块钱工资,到了旺季能挣5000多块钱。”说到这里,慈慎慧开心的合不拢嘴。

  文登泽库镇港南村祭海仪式上的花饽饽。

  文登区一直着力推动花饽饽产业发展,把这种原先年节时才制作的特色民俗面食产品,变成了包含非遗技艺创新、专业工厂标准化生产、传统模式生产相结合的组合型产业模式,走出了一条非遗产品特色产业化之路。文登区拟定相关扶持政策,引进启动公益文化创投项目,为居民提供免费学习花饽饽制作工艺的平台。并结合信用积分制度,促进优质花饽饽特色旅游商品的打造及行业自律和花饽饽技艺的传承推广,让文登城乡教花饽饽、学花饽饽、会花饽饽的人越来越多,文登巧果、花饽饽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胶东花饽饽习俗市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林荣涛制作花饽饽。

  8月16日,因文登当地传承并蓬勃发展的胶东花饽饽习俗,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文登区为2021-2023年度“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目前,文登有300余家花饽饽产品经营主体, 1.2万余名农村妇女从事花饽饽的生产和制作。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唐峰 通讯员 王海政 梁佳媛 杨丹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聊城:为群众铺平“致富路”
下一篇:青岛:点燃行业发展新“引擎”
 
0
 
 
 
 
推荐资讯
临朐大樱桃:做好一份“甜蜜事业”
临朐大樱桃:做好一份
威海中心城区冬天灯展正在火热布置中
威海中心城区冬天灯展
用上黑科技 大樱桃寒天上市
用上黑科技 大樱桃寒天
“一勺米”聚“百家情”
“一勺米”聚“百家情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