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形象和动力,城市功能与品质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与群众的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莱芜区抢抓济南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重大战略机遇,紧扣省会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全面融入“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攻坚行动。坚持水城、绿城、花城“三城共建”,“规、拆、建、管、营”五措并举,全力做好“以路扩城、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以精管城”六篇文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精品城市,使城市功能更全、品质更优、环境更美,市民生活更方便、更美好,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科学规划 加快城市更新
城市发展,规划先行。打造“省会副中心”,建设幸福和谐新莱芜,需要用更高标准重新审视自己,以更宽广的胸襟,为城市设计新的未来。
总体布局上,莱芜区全力构建“一主两副三带多点”的城市发展格局。“一主”,即主城区。实施主城区“北融、南延、西连”战略,向北融合张家洼、口镇、羊里,向南延伸至高庄、牛泉,向西连接方下,拓展城市框架结构,增强主城区辐射力,带动南北方向城市集聚,把昔日城郊、北部新城变为主城拓展区。“两副”,即口镇新城和雪野新城。以重工新城建设为核心,推进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数字化智慧云CIM基础平台建设,全力打造“人产城”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将雪野着力打造成现代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和航空航天产业城。“三带”,即以南部汶河城市风貌带、中部龙马河经济隆起带和北部汇河自然景观带为依托,集聚发展要素,强化产业协同,促进联动发展;“多点”,即围绕“特色街镇”和“中心村”多点发力,以各街镇驻地为中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莱芜区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加快城市更新,全面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现全域统筹、“多规合一”。围绕这一目标,莱芜区积极服务重点项目,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目前已经启动口镇、方下、羊里、寨里、杨庄5个镇(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及苗山、牛泉2个镇总体规划。
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标,梳理、分析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改造计划。2020年,莱芜区棚户区改造计划任务数为5941套,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孟花园、吕花园两大片区,共计25万平方米,改造居民2532户。
为确保年度任务完成,莱芜区全面做好摸底调查和宣传引导工作;同时,完善基础配套,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改一片、成一片、美一片,真正让居民住得舒心、住得放心。凤城街道作为主城区,以党建为引领,将六级联动与棚改、旧改相结合,加快推进改造进度。
缓解城区停车难题,加快停车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6处,提供停车位3000余个。
加大投入 完善城市功能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发展、事关民生,对推动民生改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莱芜区加大投入,优化城区路网,实施水城、绿城、花城“三城共建”。
以路扩城,加快青兰、滨莱、京沪高速、济莱高铁建设和大外环二期工程建设,谋划济莱高铁、轨道交通、快速通道的互联互通,打通对外交通的“大循环”;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道路连通,改造提升城市主干道、丁字路、断头路,着力构建“六横六纵一环”城市交通体系,打通城市交通的“微循环”;重新启动“一河四路”工程。
以备受市民关注的城市主干道文化路改造工程为例,自8月中旬开工以来,施工单位每天都紧张有序作业。据了解,改造路段全长约3.2公里,改造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莲河桥、路灯设施工程、通信工程、绿化工程及附属设施等。改造完成后,将极大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提升城市形象。
以水润城,坚持以水为脉,着力实施水系连通工程,充分论证实施从大汶河、雪野水库等调水入城,为城市沟渠引来活水、长流水,形成水网相连、水系相通、水脉相承的城市生态水系。
以绿荫城,推进“绿城”“花城”建设,重点打造2项海绵城市项目、2处公园建设、4条主城区道路绿化的“224”绿化体系,为城市建设提供优美环境,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
绣花功夫 做精城市管理
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管理,在于精细。
莱芜区苦练“绣花”功夫,建立以“行走城管”为载体、路长制为突破、综合考评为抓手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机制;着力实施智慧城市工程,加快5G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建立以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城管、智慧安保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绣”出城市管理新气象,“绣”出更多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路长责任到岗,助力道路保障。莱芜区目前共有路长制道路20条,道路总长46.35公里,通过市场购买项目服务或其他方式,聘用业务精、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担任路长,实行包路责任制,每日对所包道路沿线立体综合精细巡查,保证第一时间发现城市治理问题并及时上报。已基本形成上报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的良好机制,形成了“路长吹哨,部门报道”的“大城管”新局面。
据统计,截至目前,莱芜区城管局已立案处置路长制案件5万余件,涉及机动车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领域。通过贯彻落实路长制,全区在区容区貌、道路交通、街面秩序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
落实垃圾分类,带动资源回收。莱芜区制定《济南市莱芜区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今年的垃圾分类工作任务、推进计划、完成节点。全力打造羊里、方下、和庄三个街镇全域和凤城街道5个社区为垃圾分类典型示范单位,目前各街镇四分类设施基本配置到位。各示范街镇更换有害垃圾箱825个、餐厨垃圾箱1260个、可回收垃圾箱1539个、其他垃圾箱3849个,累计发放入户垃圾桶48300余套,建设分类垃圾收集亭256处。
建立“行业+城管”督导工作机制。依托光大环保新能源莱芜有限公司及有关资源回收再利用企业,全力打造可回收物回收系统、餐厨垃圾回收系统及其他垃圾回收系统,逐步形成“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末端处置”的运行机制。
提升内涵 弘扬城市文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品质的底色,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才有魅力、有温度。
深入推进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连片治理,新建“泉城书房”1处,吴伯箫文化馆正式开馆,年底实现戏曲进乡村覆盖率达到100%……莱芜区不仅注重城市的外在形象,更注重厚植文化内涵,将打造文旅名城作为当前莱芜经济社会改革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事业产业繁荣的落脚点,做好优秀文化、历史文脉的传承、延续,做优文创产品的开发、嫁接、融合和多元发展的文章,积极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让城市更具人文情怀。
加大嬴城遗址、齐长城等保护力度。今年计划举办嬴秦文化论坛1次,推广研学游品牌文化活动10次,举办嬴秦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活动10次;采用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的形式,鼓励全区有演出能力的剧团进行演出,解决基层群众看戏难的问题,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年内实现“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覆盖率达100%。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可圈可点。阵地建设全域覆盖,区、镇、村三级文明实践机构形成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文明实践机构基本按照“有场地、有队伍、有制度、有标识、有活动”的要求进行了高标准建设。
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区级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区范围内展开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脱贫攻坚好人评选”等多次实践活动,各分中心、实践站因地制宜,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积极策划亮点特色活动,如杨庄镇西李家庄村的家庭档案,成风化俗,效果显著。
特色品牌求新求异。区文明实践中心创新提出“六传六树六进家”理念,创新打造“大碗茶文明驿站”、文明实践“莱系列”等品牌,不断在前行中延伸触角,摸索出了一条模式新颖、覆盖面广、群众认可的“莱芜路子”。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路网日益通畅,城市管理愈发精细,市容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如今,莱芜这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区愈发有魅力,展现了一幅生动美丽的精品城市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