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冠军如何持续领跑
印度洋热带海区上海面平静,渔民们头戴头盔、身穿防水工装拉动长达数万米的钢绳,纲绳上拴着若干支线,支线上扣以有倒刺的小钩,这时渔获已经吃进钓饵上钩……这段靖海集团常务副总经理许德祝手机上的视频,展示了靖海集团的渔民们正在进行金枪鱼延绳钓的场景。
1985年开始,许德祝就在大海上劳作,从在渤海湾拖对虾到在西南大西洋钓鱿鱼,他见证了荣成渔业从近海走向远洋的快速发展之路。
“2000年,我们企业就发展大型鱿钓船。当时到西南大西洋全程13200多海里,我们在那里生产了1500吨鱿鱼,那时候是全国最大的远洋渔船。”许德祝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每逢大事有精神”的荣成人善于抓住新机遇,这是持续领跑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初,荣成首赴南太平洋岛国贝劳进行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拉开了荣成市远洋渔业的序幕。进入21世纪,以外向型为主的荣成传统渔业及时转变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远洋渔业。
目前,荣成具备农业农村部远洋渔业资格认证企业19家,拥有专业远洋渔船317艘,占山东省七成以上,年产量30多万吨、回运率达75%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鱿鱼深加工和金枪鱼、鲅鱼加工基地。
除了捕捞,渔业养殖也是荣成常年领先全国的领域之一,其海带、鲍鱼、海参等产业独占鳌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4%、16%、9%。
在寻山集团海带养殖区,一艘艘拖船拖着满载海带的舢板船驶往码头,随后吊车将海带吊起上岸,颇为壮观。
“荣成海带产量之所以可以占全国50%,离不开科技和创新,从50年代发明的筏式全人工养殖法,到现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将推广的多营养层及生态养殖理念,我们一直像锥子一样深入下去、专注做事。”寻山集团董事长李长青对记者说。
从“下五洋捉鳖”到60万亩海水增养殖水面上,荣成一次次率先掀起“蓝色革命”浪潮。荣成渔业局副局长张志新认为,这得益于荣成千里海岸线、洋流交汇等天然地理条件,以及常年重视科技兴海的发展理念,同时也离不开荣成人敢想敢干的精神和久久为功的意志。
经略海洋路在何方
渔业第一县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历史形成的海鲜原料出口、贴牌加工为主的渔业结构,荣成渔业企业在海洋经济产业链中虽然规模不断壮大,但是缺少定价权。
“尤其是在2010年前后,受汇率、关税壁垒、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等,荣成渔民开始感觉到原料出口不好做了。”张志新表示,面对这一困境,荣成在最近五六年里开始在产业做强、经略海洋方面转型升级。全市各级深入推进海洋新兴产业培植和传统产业升级,构建现代化、高质量海洋经济体系,加快向海洋强市转型跨越。
在鑫发集团的冷冻调理食品加工车间,《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看到,一条条从印度洋捕回的金枪鱼正在进行深度加工,胶原蛋白被提取医用或制成化妆品。他们的医用金枪鱼胶原类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在国际上领先。
“以前金枪鱼骨、鱼皮只能当鱼粉原料卖,几元钱一公斤,做成食品,价值翻了几十倍,现在做成胶原蛋白粉、胶原蛋白肽,价格每公斤上千元,价值翻了几百倍。”鑫发集团蓝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叶桦介绍。
目前,荣成已经培植起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聚焦新旧动能转换,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研制高端海洋产品,发展中高端市场,已成为荣成发展海洋经济的方向之一。
在荣成黄海造船有限公司港内,塔吊林立、车辆穿梭、百船扬帆,依托千里岸线优势,荣成全力提升开放经济发展水平。开通了15条国际国内航线,开放岸线比例达70%,泊位69个,是全国开放港口最多、岸线最长,密度最大的县级市。黄海造船自主研发的豪华客滚船、重吊船占国内市场70%以上,并成功研发了捕捞南极磷虾船。
“如果说资源赋予了荣成宽阔的海洋产业维度,那么科技则可以打开海洋经济巨大的纵向深度。”在唐厚运眼中,建设海洋强国、经略海洋,重点在科技和管理,“而技术的问题其实就是人的问题,如何吸引高端人才的问题亟待解决”。
除了高端专业人才,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渔业也日益面临“请不来人”“请不起人”的问题。张志新介绍,捕捞养殖等工种需要大量劳动力,以前都是外地工人来做,现在很多年轻人嫌辛苦也不来了,使得企业招工难、成本大、利润空间压缩。
“必须发展现代渔业机械化,走科技兴海之路。”荣金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荣金介绍,为了打破渔业养殖的瓶颈,摆脱对人力的依赖,他们已经研制出了吊绳养殖牡蛎收割机,实现了像收割小麦一样机械“收割”。
面向未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成为下一步荣成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荣成投入20多亿元,对爱莲湾、桑沟湾、东楮岛等岸线进行修复,海岸带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海水水质达到国家海水二类标准以上。
在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渔民们从“卖产品”变为了“卖海景”,入夏以来,每天数以千计的游人来此感受“耕海牧渔”的别样风情。美国国家渔业协会会长康杰参观荣成海洋牧场后说,这里的海洋牧场实属奇观,美国渔业发展要从中借鉴经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