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是广大贫困村群众的迫切愿望。
脱贫,方法路径很多,发展光伏产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项。日前,记者走进文登区环山街道口子后村,看到安装在村委大院及屋顶上的一块块太阳能电池面板排列整齐,很是壮观。这些太阳能电池面板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电网获得稳定收益。
口子后村位于环山街道最南端,共230户,585人,属典型经济薄弱村庄。多年来,由于村地处偏僻,且信息不畅,造成了村民无法找到致富的好门路。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务农及外出打工,土地种植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少有其它副业收入。
“一开始打算上膨胀螺丝加工设备,操作简单,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坑头上就能完成组装。”口子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荣山告诉记者,尝试了三个月后发现由于市场波动大,利润低,经常干着干着就没活了,不适合作为扶贫项目长期进行。
由于口子后村外出务工村民较多,缺乏劳动力,环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认为,常规扶贫很难奏效,扶贫要扶到点上,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造血”上。
文登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光照均匀,有利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使用。
“目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面临严重的资源浪费及污染问题,光伏发电项目在‘一地多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绿色发展优势,能够更加有效地助力‘三农’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环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结合村内实际情况,遵循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原则,最大程度解决贫困户的经济困境。经前期多方论证及村“两委”和党员、村民代表会研究通过,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村自筹资金,村里建设了一个占地900平方米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
经专家论证认为,该项目属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广的清洁生态项目,口子后村变压器、电网线路等基础设施全部符合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要求,有利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和接入。
在专家的指导下,村里分别建设了一个40KW和一个60KW光伏发电站,所有设备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发电收益由村集体和66户贫困户按比例分配。
光伏发电是一项生态环保的扶贫项目、民生工程。据测算,光伏发电项目每发1度电,国家补贴0.42元。当前国家和电网企业每千瓦时补贴总金额0.7929元,省定贫困村项目增加补贴0.1元/度,目前光伏项目补贴款项合计0.8929元/度。口子后村平均每天可以发电350度,全年发电量超过13万度,可增加收入10万元。
姜荣山告诉记者,口子后村上的光伏发电项目对村里老百姓很有益,4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收益资金,归所有贫困户进行分配,人均可以分得220元左右。6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收益归集体所有,增加集体收益。
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由口子后村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光伏设备进行监督管理,每天对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登记,确保设备运转正常。为加强光伏发电项目监督管理,村里成立了由村民为组员的项目监督小组,共同参与本村研究精准扶贫的所有会议,协助村两委搞好扶贫政策的宣传落实,参与扶贫项目的实施与验收,监督项目经营性资产的使用、经营、管理、收益、分配和处置等工作。
此外,自2014年确定为省定贫困村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口子后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目前已完成硬化村道200米,新打水井2眼,完成村内自来水管理改造,新上健身器材二套12件,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已完成,完成了农村社区建设改造项目。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民群众主体作用。口子后村还建立“党的组织设置在先、重大事项党组织决策在先、干事创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先”的“三个在先”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近几年,威海市委党校派驻口子后村的第一书记陈敬海还利用广播、培训等形式向群众推广普及科学的种植方法、施肥方法,引导群众科学种植,调整农业结构。同时将一些国家优惠政策、粮食直补等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政策、信息带给村民。针对村里有大量斜坡山地不宜种粮,适合栽种林木的实际情况,陈敬海还协调市委党校提供了2000株板栗苗,并组织党校干部职工帮助栽种。
“造血”扶贫抓产业,驻村帮扶办实事。在内外“两只手”助力下,如今口子后村经济收入已达四、五万元,脱贫奔小康的路子越走越宽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