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期走访了解,冉德玉花了两天的时间对驻村材料进行了整理,建立起工作实绩台账、党员活动台账和村党员档案,还编写了民情调研报告,在与村干部商讨的基础上制定了张大人集村年度目标任务。驻村两个月时间,冉德玉的笔记本已记了厚厚一沓。
在冉德玉租住的宿舍里,记者看到了这本厚厚的扶贫日记。“驻村后每天都要写,这是我给自己的要求。每天做了啥,有啥问题,体会是啥……这些日积月累下来的日记,既对自己是很好的提升,也对驻村工作是个推动。”
项目争取,是“必修课”
怎么样最大限度地用好国家的贫困政策,帮助贫困村民尽快脱贫,冉德玉说她和村“两委”的干部们几乎每天都在讨论。
“说句不怕见笑的话,我现在做梦都在想着怎么给张大人集村‘找钱’。”在驻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冉德玉编写了一份已经改了几遍依然没有最终定稿的扶贫规划,仅“可以争取资金、项目”一项中,列举出的条款就有五六项。至于能争取到多少资金,冉德玉说她没有仔细计算过,但只要是对村集体发展有帮助的单位和部门,她“一个都不放过”。在冉德玉看来,只有张大人集村的集体经济强大了,村民脱贫的基础才会更牢固。
“除了我们法学会出资在村里修建的‘法德一条街’,来了这两个月,我们给村扩建了3间党支部办公场所,屋顶上全部安装上了太阳能光伏板,光伏发电所得归贫困户所有。两个投资30万元的高标准钢构大棚很快就要完工了,然后租给当地的蔬菜种植大户,租金用来给14名贫困户分红。下一步我们计划改造两条生产路和几座危桥……”
冉德玉为自已的短短两年“第一书记”任期,也规划了一个短期和一个远期目标:一年内村里脱贫人数达到100%,村里的基础设施配备齐全,两年内让村集体收入翻倍,村容村貌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正如她在担任张大人集“第一书记”第一天的日记中所写的那样:“从内心里讲,报到的第一天,我就成为这个村里的人了。我将在这里至少工作生活两个年头,彻底融入,挥洒热情与激情!”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