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R1线车辆将采用B型车,由于轨交车辆的购置需招投标,目前尚不知道亮相济南的B型车的具体外形。R1线车辆初期、近期4节编组,远期6节编组;行车为初期15对、近期、远期20对,预留30对。
B型车设计时速是100公里/小时。“在实际运营中,不会跑到最高设计时速,从各地运行情况看,一般运行速度在80公里/小时。”一位业内人士说。照此计算,从池东站到演马庄西站,不停站“奔跑”只需20分钟左右。
展望轨道交通将撑起济南大交通“脊梁”
记者了解到,随着轨交线网的逐渐铺展,穿行其间的公交线网也将随之得以优化。包括出租车、自行车在内的其他公共交通方式将作为有机补充,进一步满足市民的个性化出行需求。此外,济南还将借助轨道交通实现与铁路、民航等客运枢纽的快速连接。
按照济南轨道交通规划的3条R线来看,R2线可将济南西站、济南站、济南东站串连,未来的济南新东站则可通过R3线与R2线的接驳,实现与现有3个火车站的连接。
此外,R1线还为南延预留空间,未来或与济聊城际铁路实现“共线运营”,即地上通动车组、地下走轨道交通。据测算,济聊城际铁路建成后,可把济南到聊城的车程缩短至半小时。此外,已进行了地质初勘的R3线远期或具备延长至济阳的条件,而规划中的M线也有线路为东延至章丘埋下伏笔。
延伸阅读
如何确定﹃走地上﹄还是﹃走地下﹄
关于济南修建轨道交通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其中不变的核心问题,是按照济南的地质条件,如何在修建轨道交通的同时不破坏泉水资源。
据了解,济南市划定的泉水保护敏感区具体范围为经十路以北、明湖路以南、历山路以西、顺河高架路以东的区域。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一般在15米以内,而泉水保护敏感区以外石灰岩埋深均在15米以下,因此我市绝大部分地区和路段可修建地下轨道交通。针对济南独特的地质特点,在规划设计前期,轨道交通规划编制单位建议,在绕城高速以内的主城中心区以地下为主,不过要在不影响泉水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但地面布线以及高架轻轨的方式仍不可或缺。
济南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选择敷设方式需综合考虑工程投资、拆迁成本、用地成本、城市景观等因素以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地下敷设方式有利于拓展城市空间、节约城市用地、节省拆迁费用,且不影响城市景观环境、可兼顾人防功能,在城市繁华地区具有明显的综合效益优势,高架敷设方式综合造价较低,工期较短,但占用土地资源较多,对沿线两侧建筑产生较大的噪音干扰,对居民生活环境和出行有较大影响,对城市景观和沿线建筑日照具有一定影响。
工程筹划
2015年 基础工作年,重点工作包括交通导改、管线迁移等
2016年-2018年 车站、区间、场站等土建工程的建设将成为重点
2019年 安装调试年,供电、接触网安装、机电设备、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将密集展开
2020年 开通运营年,R1线将完成设备联调、空载试运行,直至开通试运营
“洞通”“轨通”
轨道交通R1线将于2018年6月全线“洞通”;在2018年12月全线“轨通”。所谓“洞通”,简单来说就是隧道贯通,是地铁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性目标。而“轨通”则细分为“短轨通”和“长轨通”,其中“短轨通”就是指轨排完成了铺设,形成连续的轨道。“长轨通”则是把钢轨进行无缝焊接,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轨通”。
济南轨道交通大事记
1998年 交通专家许云飞在山东省两会上提出了“济南应该修地铁”的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