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大剧院委托管理经营后,广大市民面向市场化的经营运行模式,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文化消费理念;观看演出过程中,也逐渐养成了文明观演、适时鼓掌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开拓了演艺市场,提升了市民的文化欣赏水平和文化素养。 ”杨杰说。
为让高雅艺术更“接地气”,市文广新局先后开展了公益性文化活动、河北梆子等文化惠民演出10余场,大剧院每月设立惠民专场演出,所有演出场次中均设立惠民票,最低票价达20元,切实保障了广大群众的文化权益。另外,多次开展舞蹈、器乐、话剧等文化艺术讲座及交流活动,专门设立了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建立了“中外艺术交流研究中心”,定期与世界各国进行书法、绘画、艺术品展览等文化艺术交流;策划开展了“大剧院公众开放日”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在中心广场翩翩起舞,在社区空地练声唱戏,在自家门口登台演出……这不是影视剧中的镜头,而是如今全市群众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以陈公庄户剧团、程何庄剧团等为龙头的庄户剧团,平均每月演出8场,其他民间京剧团、戏剧团、秧歌队等艺术队伍,时常组织演出活动,我市群众文化活动已形成 “村村有队伍,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的繁荣景象,花样、新意、亮点层出不穷。
“一支表演队,活跃一群人。”市文广新局文艺科科长张俊霞告诉记者,丰富的文化生活,无疑可以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目前,全市已有京剧、豫剧、吕剧、河北梆子等众多社区剧团,还有秧歌、扇子舞、高跷、跑驴、合唱团等十大类民间文艺表演队伍1800余支。
今年以来,我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春节、元宵节等节假日期间,全市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组织开展了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庆祝建国65周年文艺调演等大型文化活动,形成了全市文化活动的亮点;开展广场舞、草根演出、百姓春晚、农民文化艺术节、书画展等有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打造了董子文化街庙会、平原县恩城鸽子会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老百姓走上舞台,由欣赏者变成参与者;坚持以文化惠民为平台,送戏下乡为载体,大力推进 “百场演出下基层” “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文化惠民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农村、进企业等开展送戏下乡867场;大力提升电影放映整体水平,放映农村公益电影8万余场,全面启动了 “德州市中小学影视教育”活动,放映电影2000余场,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让广大市民乐在其中。
文化遗产——
保护实现新突破,留住我们的根和魂
今年,大运河 (德州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市第一个世界遗产,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四女寺枢纽、德州码头和南运河河道德州段3处遗产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国保单位上升至4处。德州码头、四女寺枢纽保护与展示工程2个国家级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积极推动开展德州码头保护规划方案编制等3个省级项目;大力推进苏禄王墓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安全防范设施改造工程和环境整治工程。
非遗保护取得新成效,《德州扒鸡制作工艺》和《德州黑陶烧制技艺》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全市国家级非遗名录上升为4项;为《临邑一勾勾》《抬花杠》等国家、省级非遗项目申请保护专项资金85万元,对60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进行了重点扶持和资助。成功参加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对全市33个德州特色非遗项目进行了集中展示,28个非遗项目传承人荣获传承人展示奖。
杨杰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文化惠民为着力点,大力实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切实增强文化工作者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德州的文化内涵和城市形象。 ”
文化产业——
彰显文化生命力
我市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注重发挥特色文化产业优势,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成效明显,文化产业实现健康发展。
董子文化、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等地方特色品牌众多;黄河生态文化大观园项目、四女寺景区项目、董子文化园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顺利推进;乐陵泰山体育集团被评为山东省第四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市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5家。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