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彭加华来到了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东朱仓村。这位农民的儿子,带着感恩的心情,再次回到农村。他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激情,点亮群众心中渴盼致富的明灯;要用自己的汗水,帮助村民实现过上幸福生活的梦想。他深知,一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不在坚决果断中扎实苦干,就在犹豫徘徊中碌碌无为。入村伊始,他深入田间地头,调查村情民意,以最快的速度、最坚定的信心,明确了发展葡萄种植的思路。在接下来驻村任职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以对村民的真情和挚爱演绎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谱写了东朱仓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的壮丽篇章。
郑重承诺,带来坚定信心
彭加华所任职的东朱仓村是以传统种植为主要收入的山村,人均耕地少,土地直接收益低,为了摆脱贫困,实现致富的愿望,近几年村里几户“能人”陆续地发展了葡萄种植。但由于管理技术比较落后,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即使葡萄产量不低,也因农户不懂市场行情,找不到销路,大量葡萄烂在地里,未能带来预期的收益,多数种植户失去了信心,要拔掉葡萄种花生。看到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即将毁于一旦,彭加华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农民伤不起,农民不容易”,临行前厅领导的反复嘱托时刻在他耳边回荡。对此,彭加华以共产党员的党性和责任感,向村民郑重承诺:“如果大家需要种植技术,我就请专家指导;只要大家能把葡萄产出来,我就一定能想法卖出去,如果卖不出去,大家可以送到省司法厅”。这话说得干脆决绝,丝毫没有给自己留退路。“如果我给自己留了退路,也许村民就没了出路”,他说。面对他的承诺,出于对党的信任,村民又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要把葡萄继续种下去。
辛勤汗水,换来满园丰收
彭加华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2012年的春夏之交,东朱仓村经历了几十年不见的干旱。为了保证葡萄能浇上水,彭加华和村里的负责人杨官全一起八方奔走,四处求援,终于从扶贫开发部门争取资金20万元,带领村民一起建成了一眼占地三亩,深8米的大口井,有效地缓解了葡萄园的旱情。旱情刚刚缓解,狂风暴雨又骤然来临,看着夜幕下瓢泼大雨,听着怒吼狂风,他设想着种种灾情后果,思考着种种应对策略,一夜没合眼。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拽起同室的郭小红书记,顶着狂风,冒着大雨,趟着一尺多深的洪水,来到葡萄园,查看灾情,及时有效地组织村民排水,并帮助村民尽快架起被风吹倒的葡萄树。为了帮助村民掌握种植技术,改变粗放式管理模式,彭加华多次邀请省农科院、县科技局专家现场指导,组织种植户到平度、平邑等葡萄种植效果先进的地区学习考察,还自费为村民购买了各种有关葡萄种植和管理、病虫害防治的书籍。葡萄出现病虫害的时候,就是彭加华最忙碌的时候,他和村负责人杨官全一起带上采集的标本,及时驱车到外地请专家诊治。村里人说,“彭书记看到葡萄生病了,比他自己生病还着急。”为了尽快掌握葡萄管理技术,他积极向种植户学习,潜心研究,葡萄园里随时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满园丰收,2012年东朱仓村葡萄种植基地平均亩产5000余斤,这样的收成是前所未有的。今天的彭书记,开口必言葡萄,谈起葡萄来,头头是道,连多年种植葡萄的农户都甘拜下风,大家都戏称他“葡萄书记”。
不懈努力,铺就销售渠道
村民多年没有解决的葡萄销路问题,彭加华真的能解决吗?对于一名长期从事政法工作、没有销售经验的彭加华来说,这不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保证葡萄销售,他未雨绸缪,制定了联系水果批发商、实行农超对接、发动司法行政系统购买等多套销售方案。彭加华带着村里的负责人多次到江苏、安徽、济南等地联系批发商,可惜买家只认过去的合作伙伴,对东朱仓村递来的橄榄枝婉言谢绝。面对一次次挫折和拒绝,彭加华没有灰心,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嘱托、村民的期盼、共产党员掷地有声的承诺激励着他、鞭策着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有两个葡萄经销商和他们达成了协议。为了确保全部葡萄能顺利销售,彭加华灵机一动,在327国道的马路边上,一个水果经销商经常路过的地方摆起了一个特殊的摊位,摆上几箱矿泉水和两筐刚刚摘下的新鲜葡萄。每一辆载着葡萄的车辆路过时,他都热情地招呼:“师傅,下车喝点水,尝尝我们的葡萄吧。我们的葡萄品质很好,价格优惠”。彭加华反复耐心地和每一位驻足下车的客人重复着同样的话,用他的真诚、热情感染着每一位客人。正是用这种最朴实最原始的办法,彭加华把一个个葡萄经销商带进了东朱仓村葡萄园——他所任职的地方。终于,一辆辆大车带走了村民的葡萄,鼓起了村民的腰包,增产带来了增收,东朱仓村葡萄亩均效益近万元。回想这一幕幕,彭加华说,真正给他带来压力的还是村里葡萄的销路问题,他心里也一直没有底,现在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截至目前,已有六家客户与东朱仓村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市场的大门已经为东朱仓村的葡萄打开。为进一步提高市场知名度,2012年5月份,彭加华帮助东朱仓村村民申请注册了“朱苍圣水山”牌葡萄商标。他说,我们不仅要把葡萄卖出去,还要卖高价!
真情服务,推动规模发展
当彭加华带着成功的喜悦,满怀信心地准备大展身手,一步步实现他心中宏图的时候,现实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曾经的失败给村民心里带来了太重的阴影;以往的挫折消磨了村民太多的精力,眼前的成功并不足以唤起他们的信心。据村里人讲,以往他们种过苹果、黄梨、山楂,但都没有成功,有的甚至为此赔上了多年的积蓄。这次,有的村民问,今年葡萄行情好,明年还会好么?你在的时候能卖出去,你走了以后我们还能卖出去么?现在葡萄有水浇,种多了还能有足够的水么?作为一名曾在基层工作过的同志,彭加华深知,要想化解这种顾虑,只有铺下身子,想村民所想,思村民所思,用真情将人心凝聚到一起,用行动让村民看到希望。为此,他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对村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积极引导,并和村两委一起,挨家挨户做工作,取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他积极创造条件,为东朱仓村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发展夯实基础。他积极呼吁,多方争取,筹集资金近150万元,为村里新建1眼大口井、1道拦河坝、1座水漫桥、1座扬水站和4公里渠道,围绕葡萄园区修建1.5公里水泥路,进一步改善水利条件和交通状况。为了尽量减少村民支出,他从扶贫开发部门争取资金20余万元,从派出单位争取资金10万元,用于补助葡萄苗款。特别是当得知今年葡萄苗款价格偏高、上涨势头快的情况下,他不顾危险,连夜赶到平邑县,敲开供应商大门,预定了10万棵葡萄苗,就目前看,仅此一项为村民节约资金14余万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