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政方针”一直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无疑,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必然要继续坚持。而政府为了确保这一方针政策的实现,需要将工作重心转向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以便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所谓“财”的方面,即公共财政体系的建构问题。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求建构公共财政体系,也就是强调政府的资金分配主要用于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而公共财政体系的建构和完善也会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公共财政体系建构问题又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就财政体系内容本身而言的,主要就是中央对财税体制改革做出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按照调控市场不越位、调整结构不错位、保障民生不缺位、公共服务不失位、资金监管要到位的要求,构建与“公共服务型政府”相契合的现代公共财政体系。此外,当前财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厘清并规范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收支的分配关系,合理界定和配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并逐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公共财政体系建构的另一方面任务,就是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监督机制。财政监督是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也是政治建设领域提出的一项主要任务。加强财政监督,一如完善权力运行其他方面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完善政府内部监督,包括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另一方面应逐步推进人大监督的强化和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其实质是按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对国家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权力进行制约,以保证国家机器按照人民的意志和需要运转。因此,应高度重视人大监督在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中的权威性地位和作用。
所谓“人”的方面,即政府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问题,也即传统上所谓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和改革问题。建立一支精干而又廉洁的政府工作人员队伍,是确保各项改革和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一套完整的干部人事制度包括如下四方面内容:选拔和任用机制、评价和考核机制、激励和监督机制、任期和退出机制。以往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主要放在选拔和任用机制的改革探索。从多年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的情况以及政治建设其他领域的经验来看,选拔和任用机制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监督和激励问题,也就是要处理好“严管”与“善养”的关系问题。十八大以来,在“严管”方面成效显著,接下来这方面的工作重心应逐步从“对人的监督”转向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强化和健全。与此同时,同样需要着手解决“善养”问题,也就是干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建设问题。其中,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的薪酬和福利待遇问题,已亟需提上议事日程,将干部的薪酬和福利水平提升至与干部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及日常生活相适应的程度。对此,相关问题还需开展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
中国政府治理的改革,是在改革开放大的背景下进行的。40年来中国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固然是政府与社会双向推动的结果,但政府在整个社会变革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乃至是主导性的作用。因此,政府治理的改革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政府自身的范围,也远非其他国家行政改革所能比拟,涉及到政府与社会的诸多方面,实际上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有效应对因国内外环境和形势变化而引发的更大的挑战,需要加快建立人民满意的现代化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相应的政府治理能力,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政府治理的改革同样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可以期待,以市场为取向的“放管服”改革,必将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并且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出成效巨大且影响深远的作用。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