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青少年,在家长的殷切期望之下,一方面承载着沉甸甸的学业压力,并无多少空暇;另一方面,学校因为担心出问题,或者根本就是不愿意承担责任,往往有意无意隔断了学生与大自然的关联,鲜有集体出游等转移兴趣的活动。常态的生活,不是补课就是讲座,不是学校就是培训机构,久而久之,学生积累起来的情绪鲜有释放的空间与机会,这个时候,游戏反倒是一种调节与转移。
哪怕游戏本身确实存在“恶搞”“暴力”等等硬伤,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无论是从反应速度,还是从专注力培养,抑或是机敏、集体活动氛围等方面看,都是经验的积累与习惯的养成。将游戏视为“洪水猛兽”,并不客观,也有推卸责任之嫌。试问,有多少家长除了关注孩子学业之外,还关注过其他方面?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活体,都有多方面的诉求与情感。当今社会,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世界,实际上已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承载情感、释放情绪的无限空间,成人世界需要做的,不是粗暴地关闭大门,也不是滥用权力命名“毒药”,而是应该想办法如何创造一个更适宜、更宽松、更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们能够有一个收放自如的成长环境。
从各省状元们的经历看,“拼命地学,拼命地玩”,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家长、学校与社会应该本着体贴、理解的态度,多一分包容与审慎。同时,也要从孩子的行为中体察主流社会的缺失,并力求补救。一味用蛮力,很可能适得其反。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