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银幕热闹非凡,小荧屏也精彩纷呈。其中,电视剧作为中国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形态之一,关涉的不仅是大众的娱乐诉求,也触及老百姓的精神期许和生活愿景,以及国家的文化安全,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战略。围绕着电视剧产生的社会话题与公众评议,让电视剧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感知现实生活、触摸世事舆情的重要风向标和参照系。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的电视剧生产总量超过15000集,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电视剧第一生产大国。在数量占优势的情况下,电视剧创作者的精品意识不断增强,一大批优秀的电视剧纷至沓来:《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北平无战事》《平凡的世界》《虎妈猫爸》等作品,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下足功夫,以历史为鉴,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分别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军事题材、农村题材、家庭题材等领域实现突破,具有思想高度、艺术深度和情感温度。
五年来,中国电视业获得长足发展,除了电视剧,综艺节目也持续保持热播态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佳肴。2012年《中国好声音》热播,引起歌唱类综艺节目的井喷式发展。紧接着,《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笑傲江湖》《我是演说家》等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台,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喜剧类、亲子类、户外运动类、演讲类等在荧屏上各领风骚,使综艺节目类型逐渐丰富起来。在收视率不断增长、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电视综艺节目开始摆脱过度娱乐化、依赖引进海外模式的怪圈,向“有意义且有意思”的方向转型,诸如《挑战不可能》《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等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原创综艺节目不断涌现出来。 (记者 牛梦笛 李蕾)
中国作协:勇攀文学高峰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的发展始终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学静水流深,勇攀高峰;网络文学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家们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独具魅力的文化形象。特别是去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中国作家们积极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视为行动指南,文学创作领域表现出新活力,显现出新气象。
“十二五”时期,一些卓有实力的作家相继推出直面当下现实、艺术精益求精的力作,在不同题材领域、各种体裁形式上都有重要的收获。以长篇小说为例,作家个人在创作上的与时俱进与艺术更新,当代小说创作的勇于直面现实和视点下沉,使得当下的长篇小说创作较之过去,更接地气,更有正气。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共有252部作品参评,比上届增加74部,反映出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持续繁荣。获奖的五部作品受到了专家和读者的广泛认可,体现了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水准。
在中国书业版图上,儿童文学是重要的存在。近年来,少儿图书市场以年均百分之十的增幅增长,其中儿童文学的比重不断扩大,至今占据超过40%的图书份额。儿童文学出版迎来“黄金时代”。2015年7月由中宣部和中国作协联合在京召开的“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座谈会”上,儿童文学作家、出版工作者和评论家共同探讨如何创造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新的辉煌的课题。
中国作协2013年开始实施“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在少数民族文学人才培养、扶持重点作品创作、扶持优秀母语作品翻译、扶持优秀作品出版、扶持理论批评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少数民族文学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至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中汉译民专项,已精选翻译出版蒙、藏、维、哈、朝五种民族文字《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粹》50卷,仍在翻译编辑25卷;民译汉专项已精选翻译出版《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作品选》20卷。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5年9月1日,中国作协少数民族会员共计1280人。
2013年起,腾讯文学、百度文学等陆续成立,网络文学形成集阅读、出版、影视、游戏、文化产品于一身的立体商业链。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2014年网络文学有161款作品的影视版权售出,2012年至2014年有50多款作品转换为游戏产品,预计2015年网络文学产值将突破70亿元。随着中国作协指导各地成立网络作家协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出《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举措的实施,网络文学的发展环境日趋优化。
2012年11月11日,瑞典皇家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2014年春天,作家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英译本在英美等35个国家上市,且上市首日即改写中国作家在海外销售的最好成绩,闯进英国和美国的亚马逊图书排行榜。2015年8月22日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的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宣布,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科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这是中国人首次获得这一奖项。这些成功的例子都表明,“十二五”时期,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国文学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历程中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记者 饶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