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发出了“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的号召,这一重大判断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和路径指引。发展全域旅游,必须紧紧围绕充分满足大众旅游需求这一中心,通过旅游+,织密旅游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网络,推动旅游从景区向全域突破,外溢旅游的优秀功能,构建环境更美、业态更多、服务更优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优化城乡环境。旅游的首要特征是环境优美。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把这种“优美”从景区扩散到城市乡村的角角落落,提升城乡整体环境,这也是发展全域旅游对社会事业的重要贡献。一是自然环境要赏心悦目。蓝天、白云、新鲜空气是旅游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全域旅游,营造满眼的绿色,要广泛开展植绿造绿护绿活动,依据生态容量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加大生态修复和治污力度。山、河、湖、湿地等原生态区域要制定控制性开发规划,切实保护好青山绿水。当前,城乡卫生环境仍然有一些死角,要针对城乡的不同特点和基础,在城市以游客深度体验的老城区、老街区、餐饮小吃一条街为重点,整治乱搭乱建、广告牌杂乱无章、小商贩“伸舌头”占道经营等问题;在乡村,以乡村旅游点和连片成方旅游地区为重点,完善上下水设施,推动垃圾集中处理、污水达标排放,为游客营造干净卫生、清新怡人的旅游环境。二是社会环境要安全和谐。安全是游客出游的基本要求和旅游市场繁荣发展的首要保障。旅游安全不仅涉及旅游设施的安全,还涉及社会治安、食品卫生、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安全。全域旅游条件下,游客的旅游生活从城市、景区等管理服务比较规范的地方向全域延伸,对加强城乡边远区域的旅游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比较规范的旅游景区的安全标识和设施比较健全,但是野外诸如水库、河流、厂矿塌陷区,以及户外旅游点的安全工作相当薄弱,应着力推动旅游安全向这些地方下沉,重点完善这些薄弱地区的旅游安全警示标志。要坚决打击村霸、路霸、市霸和不良商家,积极营造和谐的客主关系,共同创建良好的旅游生态。
全方位丰富供给。“全域旅游”永远都是相对的。即使在旅游发达国家,也不可能把每一寸土地都建成旅游景区。但是,如果一定国土面积上,旅游产品和旅游景观达不到一定密度,也不能称其为全域旅游。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旅游景观,二是旅游产品。其中,旅游景观是公益性的,是开放的旅游空间,江、河、湖、海、山、林、农、城、路等都是潜在的旅游景观,只要设计的有特色,与环境和谐一致,就完全可以成为旅游的空间,这应该成为全域旅游的主体空间。而旅游产品是市场化的,它受到土地、资源、市场等各个方面的制约,与公益性的景观相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单靠旅游景区来支撑全域旅游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要把旅游景观和景区结合起来,共同构建全域旅游大空间格局。一要拓展旅游生活空间。从旅游看,只要是生态良好、可进入的空间都是旅游的空间。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乡村旅游,还要着力推动荒山、公路、河流、水库、农业种植等各类资源的旅游利用,培育新的旅游空间,这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保障。优秀的旅游空间还要有美的设计,比如埃菲尔铁塔,是法国为了庆祝大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建造的一个展示项目,但是因为它设计精美,结构科学,历经百年之后成为了重要旅游吸引物,也成为巴黎的象征。当前,各地都有一批重大城市CBD工程、水利工程、跨海工程、桥梁建设工程等,只要注入旅游元素,这些最有可能打造成百年工程、世界遗产。二是构建“星星”、“月亮”相互辉映的产品体系。全域旅游的产品体系既要有“月亮”,更要有“星星”,而且要培育更多“星星”,才能形成燎原之势。大项目是全域旅游的“月亮”,不仅要有一定规模,更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如果大项目失去了文化,“月亮”就会暗淡,就会被“星星”代替。这是在全域旅游条件下,大项目建设面临的新的挑战。为此,要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作为大项目开发建设的方向,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培育精品文化旅游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林区林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体制改革等,积极创建国家公园,依托重大文化旅游资源,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区。全域旅游的“月亮”不能替代“星星”,要适应大众旅游时代群众性出游新特点,加大城乡社区休闲广场、体育健身场所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力度,打造群众十分钟休闲圈。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逐步开放公共财政投资建设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等休闲设施和旅游资源。公益性的城市公园、主题教育公园等要逐步拆墙透绿,放大社会效应。总之,各行各业都能够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关键是要把发展主业与促进美丽事业建设结合起来,既要繁星点点,更要繁星闪烁。
营造旅游服务大环境。过去,旅游的竞争主要来自景区的竞争,哪里的山好水好就去哪里,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一只天价虾、一条天价鱼、一杯天价茶就可以阻挡游客的步伐,服务越来越成为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旅游的基础设施主要依赖公路、铁路、民航等大交通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从大中城市到乡村的旅游交通不畅,自驾车引导标识不健全。应以全域旅游的重点区域——县域为中心,在县域主要出入口设立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旅游较为发达的县可设立旅游车站,或开通旅游公交。要加快推进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配备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和房车停靠设施。二是打造全域服务品牌。全域旅游模式下,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不再仅仅局限于景区、饭店、旅行社,而是延伸到了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包括机场、车站、码头、银行、商场、超市、出租车、公交车、高速公路收费站、饭店餐馆,以及公安、城管、城市12345热线等。游客很挑剔,一个服务环节做不好,就容易引起对整个地区旅游服务的不满,通过网络传播对这一地区旅游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为此,要积极引入全域服务理念,在全社会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微笑服务,重点旅游城市、相关服务行业应根据游客需求,推出针对游客的服务项目,开设游客服务窗口或开辟游客优先服务通道,让游客既有获得感,又有尊严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