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稳定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中国财税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但由于财政收入锐减,积极的财政政策正面临“积极”不起来的窘境。
根据财政部数据,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9109亿元,同比仅增长6.1%。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454亿元,同比增长5.5%;地方财政收入4655亿元,同比增长6.6%。8月财政收入增幅不仅较7月份下降0.8个百分点,是全国财政收入增幅连续第三个月下滑,并且也是年内单月财政收入首次低于1万亿元。
全国财政收入增长6.1%是个什么概念呢?好的年景全国财政收入增长能达到25%-30%多,譬如2011年增长24.8%;即使在不旺盛的2012年也增长12.8%、2013年增长10.1%。就是说,如果按照8月份的数据简单计算,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或许只相当于2011年的四分之一,形势严峻!
财政收入锐减会带来两大直接后果。
首先是积极财政政策腾挪的空间受限。2014年5月财政支出增长24.6%,6月增长26.1%,7月增长9.6%,而8月仅仅增长6.2%,逐月降低。上半年财政微刺激提前发力,透支了下半年财政政策的腾挪空间。而且,在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重点保障了民生等各项重点支出。8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12.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同比增长14%,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1.1%。这样一来,用于实体经济微刺激的资金就大为减少。
2014年年内财政支出的“弹药”已经不多,在此情况下,中央财政可以依托国开行为“第二财政”突破赤字限制扩张,为稳定经济增长创造必要条件。但地方财政传统上依赖的举债融资和土地财政等“第二财政”融资路径,均大为收缩。
其次,财政收入锐减会给当前的改革增加莫大的难度。
8月比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更低的是税收增幅。财政部数据显示,8月全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为7287亿元,同比仅增长1.9%。与此同时,非税收入大幅增长。8月非税收入1822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中央非税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30.3%,主要是国有资本经营上缴收入增加;地方非税收入1186亿元,同比增长24.7%,主要是部分地区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增加。这种情况具有特殊性,较难持续。
本轮改革的主题是大幅减小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充分简政放权,激发社会资本的活力。但是随着税收这一财政收入主渠道收窄,财政收入锐减,地方政府就会想方设法在非税收渠道上“动脑筋”。该放的权不愿意放,该取消的收费不愿意取消,甚至可能变着法加强管制和敛财的力度,以改善窘迫的财政状况。这种趋势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地方政府最为担心的是主力税源(房地产)行业没有光明的前景。据报道,安徽某市税务局人士称,全市房地产和建筑业入库税收占地方税收总量的50%左右,市本级更是高达65%。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开始调整,这种“依赖性”经济税源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另外,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来自基础建设投资高投入和快投入,今年由于严控地方融资等因素,基建带来的相关税收也同样受挫。房地产复苏遥遥无期,基建高投入不可持续,地方财政收入将经历严峻的考验。
如果说还有积极因素,就是去年和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控制得比较好。由于采取稳健甚至审慎的货币政策,货币投放比较克制,物价涨幅不大,为将来实施稍微积极的货币政策预留了一定空间。如果CPI和PPI进一步走低,不排除货币政策继续推出定向降准甚至降息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