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戈 通讯员 赵敏晴
在微观经济主体的发展进程中,经营主体在取得行业“准入”资质后如何顺利开展经营活动,一直是影响其成长的关键环节。博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创新举措,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范例。
“真没想到,领完证还能拿到这么一份‘说明书’!”10月17日,淄博康进健康服务咨询有限公司的伊先生,手里拿着刚收到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后”服务清单》满是感慨。
这份清单可不简单,它不仅解答了企业领证后的诸多疑问,更为企业日常经营清晰勾勒出了发展路径。
据介绍,这项改革依靠一张清晰明了的服务清单,为经营主体梳理清楚了从“诞生”到“退出”全周期需要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明确了合规发展的路径。企业只要照着这张清单“按图索骥”,后续的步骤就能“一目了然”,有效解决了“准入不准营”这个老大难问题。到目前为止,这项贴心的服务已惠及博山区1300余家企业。
从企业运营的角度看,这一改革有效破解了企业领证后的迷茫困境。以往,企业取得了行业准入许可,却常常会陷入新的迷茫:“接下来该办什么?”“怎样才能合规经营?”这些问题普遍困扰着企业。针对这一情况,博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大胆创新,推出了“证后服务”改革,从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三个方面发力,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
从资源配置角度分析,博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绘制的“经营路线图”,实则是对企业从“诞生”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办事指导。就像给企业配备了一位全程陪伴的“顾问”,借助“无感智办”“证件遗失网上公告”等贴心服务,让企业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能及时得到指引,知道下一步该往哪走。
在政策传导方面,“政策找企业”的转变是一大亮点。行业标准、经营规范、年检换证等关键信息,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博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线下提示、短信通知等方式,主动把这些信息推送给企业,改变了以往“企业找政策”的被动局面,变成了如今“政策找企业”的贴心服务。
“证后服务”的关键,就在于把“被动审批”转变成“主动服务”,巧妙地将管理融入到服务当中。
从“一办了之”,到“全程护航”,博山区“证后服务”改革的背后,是政务服务理念的深刻转变。它精准地抓住了市场主体的“真痛点”,成功解决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张小小的清单,罗列的是政务事项,承载的却是政府职能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精彩转变。当审批环节的“终点”成为精准服务的“起点”,高质量发展的土壤就会变得越来越肥沃,企业发展的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