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玉米秋收的关键时期,华北地区却遭遇连续阴雨天气,给秋粮归仓带来严峻挑战。
近日,在山东聊城临清市戴湾镇康百捷农产品购销有限公司,一辆辆农用车正源源不断运来湿玉米,厂区内烘干设备运转声不绝于耳。“连阴雨导致玉米湿度特别大,但我们24小时不停机,7到9个小时就能把玉米水分从35%~40%降到14%左右,完全达到入库标准。”该公司副总经理王超介绍。
这家农业科技型企业在此次秋收中承诺“不拒收、不压价”,切实保障农户收益。他们自主研发的粮食智能脱水预处理系列设备,可以直接对鲜玉米棒进行烘干,配合二次烘干技术,能精准将玉米水分从35%的高位降至安全阈值,有效抑制霉变。配备的63立方大容量备料仓,一次性可上料35吨,完全满足秋收高峰期集中作业需求。
面对连续阴雨天气,临清市迅速构建起多元化的粮食产后保障体系。在康庄镇,从发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贷款+自筹”模式筹集资金1300余万元建设的粮储烘干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日烘干量达400吨。与此同时,烟店镇种粮大户冯元敏也积极利用自有资源,其烘干设备一次性可处理20万斤玉米,成为区域保障网络的有效补充。
在加强玉米烘干的同时,公共晾晒空间的开拓也尤为重要。老赵庄镇指导各村充分挖掘潜力,将村内广场、学校操场、闲置厂房等场地全部利用起来,一旦雨停就组织农户摊开粮食晾晒。八岔路镇也开放全镇公共场所作为临时晾晒点,有效解决了玉米晾晒难题。
除了烘干与晾晒,精准的应急响应同样关键。八岔路镇政府组织村干部和志愿者组成秋收志愿服务队,采用人工抢收的方式确保“颗粒归仓”。烟店镇汪庄村在假期期间组织全村党员,调动挖掘机为村南100余亩农田排水,王庄村则调动大型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抢收,各镇村因地制宜开展抢收。
为统筹全市秋收工作,临清市迅速摸排需求,目前已设立33个粮食烘干服务点,开辟508处玉米晾晒公共区域,总面积达43万平方米。“我市将持续紧盯天气变化和秋收进度,保持‘三秋’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及时调配履带式收割机抢收,督促各烘干点不间断作业,同步推进秋种准备,切实做到‘颗粒归仓、不误农时’。”临清市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立杰表示。截至目前,临清市秋粮抢收进度已超过98%,大部分粮食已安全入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