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振江 通讯员 王雷 闫亭竹
金秋十月,薛城区常庄街道的田野里一派忙碌景象。履带收割机在洼地间穿梭,合作社烘干房的风扇连续运转,街道农技人员走村入户……
连日来,该街道从政策补贴的“上门代办”,再到抢收抢烘的“精准支援”,用“接地气”的细致服务,让三秋生产既有“效率”,更有“温情”。
政策服务“送上门” 小事办得“暖人心”
“这是您的农机补贴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我帮您复印好了,填完我直接带回街道办提交,不用您跑一趟!”在常庄街道石坝村,街道农办专员李峰蹲在田埂上,给农机手赵师傅讲解补贴政策。为了让农户少跑腿、快享补贴,常庄街道推出“政策上门办”服务,组建由街道、村组成的“帮办代办队”,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三秋生产前,街道就把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印成“明白纸”,由“帮办代办队”分片入户发放,还现场演示线上申请流程。针对部分农户不会用智能手机的情况,队员们直接帮着填报信息、上传材料。不少农户握着帮办队员递来的申请回执感慨:“原本以为线上申请难,没想到你们连手机操作都帮着弄好,这服务真是送到咱心坎里了!”
粮食烘干“解民忧” 合作社成“好帮手”
今年入秋后多阴雨,街道多处低洼地块成了收割难点,部分老年农户更是犯了愁。这时候,位于街道东黄村村北的旭牧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了大家的“好帮手”。
走进合作社的烘干大院,烘干房里的热风循环设备正全速运转,工人师傅们忙着将湿玉米倒入进料口,墙上的温度显示屏实时显示烘干参数。针对街道内缺劳力、行动不便的农户,合作社还推出“预约服务”——农户打个电话,合作社就安排农机上门收割,烘干后再把粮食送回农户家。截至10月9日,常庄街道秋粮收获进度已达86%,烘干服务覆盖全街道20多个村(社区)的农户。
抢时收割“加速度” 各村联动“保农时”
趁着连日晴好的有利时机,该街道各村迅速行动,以“抢农时、保颗粒”为目标,全面组织机械力量投入秋收,让田野间的“铁牛”成为秋收的“加速器”。孟庄、小辛、西黄等10余个村提前摸排地块情况,协调玉米收割机分片作业,村两委成员分片蹲点,实时对接农户需求,目前已完成全村玉米收割。
与此同时,各村还注重收割效率与质量并重,村干部跟着收割机跑地块,及时提醒农机手调整作业高度,减少籽粒掉落;遇到农户对收割质量有疑问,当场联系农机手返工补收,让农户放心。“我们就是要把服务沉到最基层,抓住晴好时机抢收,让农户种粮没顾虑。”常庄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还会继续统筹各村机械力量,跟进秋种情况,把抢烘保质、政策服务、抢收护仓的“组合拳”打得更实,全力守护好群众的“粮袋子”“钱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