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晓蕾
“株高67厘米,穗数是24个。”日前,在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丰种业)的阳光温室大棚内,科研人员将测量完株高的小麦趁绿连根拔起,数好穗粒数后,用绳子将每个品系系好、倒挂。
“这些小麦是去年5月杂交、加代获得的冬小麦新品系。”禾丰种业科研助理李文雅告诉记者,变黄只是小麦自然衰老的过程,现在籽粒已经成熟,能够提取到结果,“收获后在温室内倒挂,让根茎里面残留的营养再回流到籽粒里面,促进它的成熟,之后将小麦进行烘干、考种,再进行复种。”
据了解,此次共收获40余个小麦品系,因种植时间不同,各种品系成熟时间不同。2月份以来,禾丰种业的科研人员就一直忙碌其中,而最早收获的已达到种植条件。
在禾丰种业试验田内,符合育种目标的小麦品系正被科研人员一粒一粒地种植到大田里。禾丰种业科研助理刘锡建告诉记者,经过温室内两次加代,这些小麦品系第一次进行大田种植,由于地温低,他们便给小麦盖上地膜,“一方面是为了保温,让它更快出芽,另一方面是保持水分,预计盖一个月就可以揭地膜了。”刘锡建说。
在北方,大田只能种一季冬小麦,而育成一个小麦品种至少需要十几年。为缩短小麦育种进程,禾丰种业采用小麦育种加代技术,实现了一年收四代,此次种下的小麦与正常种植的冬小麦成熟时间相同,再次收获将完成第三次加代育种过程。
“这一批的主要育种目标是培育高产稳产优质的新品种。”刘锡建告诉记者,传统育种一般需要6年至10年,通过温室加代方式,能缩短到3年至5年,“希望培育出更高产优质的种子,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刘锡建说,截至目前,禾丰种业小麦育种加代已经连续进行了7年,最早加代选育出的品系已进入品种比较试验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