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推进金融借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秩序健康发展,莒南县探索多元解纷、高效审判和风险防治“三向”发力,聚力多元化解金融纠纷力量,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按下“加速键”。
一是坚持“硬提标+软提质”,多措并举打造诉前化解“前哨站”。一是融合强链,织密解纷网络。在全县设立“和美驿站”“沂蒙金融超市”等农村金融服务点146个,选聘农金员、老党员、退休干部等175名人员担任调解员,赋予其法治宣传、纠纷收集、非诉引导、诉前化解、指导立案等职能,纳入镇一站式矛调中心统一管理,并选派18名业务精湛的法官、23名助理法官担任指导员,加强对调解业务的指导和培训。一般金融纠纷先通过村、片区周边金融服务点为阵地进行调解,急难案件由村、片区调解员联合司法所、镇级调委会介入调解。调解不成的,转到辖区法庭进行处理,汇聚“村、片区、司法所、法庭”梯次化解纠纷合力。二是拓宽路径,借力公证解纷。在城区设立金融解纷服务中心,在各人民法庭设立律师、公证员工作室,推行“诉前调解+赋强公证”模式,对诉前调解协议,通过公证文书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积极满足市场主体多元解纷需求,实现多赢共赢效果。截至目前,全县共有70余起纠纷通过公证方式诉前化解。三是以执促调,夯实解纷后盾。推行人民法庭“立审执”一体化运行机制,对诉前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纠纷及时转立案,用好诉讼保全手段,为后续执行打好基础;对达成调解协议或判决生效的,法官跟进督促履行;对拒不履行协议的,依法强制执行,提升了借款合同履行效果。今年以来,共执行立案187件,执结166件。
二是坚持“抓分类+提智效”,双管齐下筑牢纠纷化解“主阵地”。一是专业化审理。在城区,抽调3名员额法官组成金融审判团队,重点审理城区银行涉诉案件;在各人民法庭成立金融借款合同案件审判团队,按照法官、助理、书记员“1+2+1”模式配备人员,集中管辖借款合同案件,加强与辖区银行网点对接、指导,根据金融借款纠纷的复杂程度繁简分流,实行金融案件相对集中和专业化审判。加强对“套路贷”“恶意贷”、职业放贷的审查,发现违法线索移交7件。二是要素式审判。向金融机构推广要素式起诉状模板,引导诉讼当事人规范表述诉讼要素,坚持“程序简化,当事人权利不减损”理念,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推行要素式庭审,集中时间多案连审,提高办案效率,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今年以来金融案件办案天数21.5天,比去年下降13天,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为97.23%。三是智能化审判。积极探索“线下纠纷线上解决”办案模式,借助山东高院“金融案件智审平台”,实现金融案件在线快捷、批量、智能办理。在中心法庭、镇综治中心和各调解室设立智能终端,实现法官指导、线上调解可视化,提升了群众指尖调解的便利度。借助电子送达平台,优先通过批量电话、短信等电子送达方式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平均送达周期缩短至5天。今年以来,线上办理案件244起。
三、坚持“抓融合+建机制”,戮力同心构建多维服务“新体系”。一是解决企业涉诉难题。例如,洙边镇是全国“南茶北引”第一镇,为更好地服务辖区32家茶企,有效促进企业和银行之间的资金共融,分别设立茶产业服务中心和金融纠纷化解中心,组织两个中心召开座谈会、培训会16次,助力茶企和银行研判形势、达成共识、共谋发展。今年以来,茶产业服务中心累计帮扶茶企29家,助企融资1532万元,镇域茶企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左右;金融纠纷化解中心解决涉茶涉企纠纷2起,涉及金额200余万元。二是用实用好司法建议。加强对辖区矛盾纠纷成因分析,定期向党委政府报送金融借款纠纷成讼案件态势分析研判报告,助力基层治理“抓前端”。针对金融借款纠纷审理中发现的问题,从完善借款合同签订、规范债务追收、强化银行内部风险管控等方面,向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共发出司法建议12份,并做好回函中的建议采信成效评估工作,从源头上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三是扎实推进信用建设。强化司法裁判示范效应,健全失信惩戒联动机制,依法及时发布失信、限制高消费信息,金融企业对失信被执行人加强借贷和发卡限制,推动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修复专项行动,鼓励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帮扶15家失信主体重塑信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