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派第一书记曹鹏飞驻村以来,始终坚守第一书记工作职责,以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方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与村“两委”克难奋进,壮大村庄集体经济,带领当地村民蹚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子。
升级循环产业园,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近日,记者在惠民县胡集镇南王村的芦笋种植大棚里,看到曹鹏飞正带领群众下种金蝉苗。芦笋+金蝉的种植模式是这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循环农业的创新做法,也是曹鹏飞派驻这个村后,对村里的循环产业园进行的又一次升级。
“我们先养牛,用牛粪来养蚯蚓,蚯蚓粪运用到这个葡萄大棚和芦笋大棚,然后芦笋长好了之后,我们又开始养殖金蝉,形成了一个闭环式的循环农业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减少了投入,增加了产业附加值。”曹鹏飞告诉记者。
望着长势良好的芦笋,曹鹏飞如释重负,然而就在一年前,曹鹏飞刚刚派驻这个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时候,却是倍感压力。曹鹏飞通过入户走访、和班子成员座谈交心等方式进行调研,调研发现村的产业,特别是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产业园,存在着大棚利用率不高,种植作物单一,收益率也不高的情况。
据了解,南王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产业园成立于2017年,建设了19个大棚,2019年又建设了18个大棚,由于之前种植品种单一,导致利用率不高,收益不高,产业园提档升级迫在眉睫,为了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曹鹏飞带领村“两委”班子开展调研和外出学习,最终确定了在原有产业种植基础上再增加大棚种植芦笋和金蝉的模式,助推产业升级。
大棚种植芦笋的好处是它春天可以早发芽一周左右,能够提前上市,而且品质好,这样就能卖个好价格。露天环境下一般是生长七八个月,而在大棚里边可以延长一个月,实现了春天早收,秋天晚结。每个大棚能够增收大约在1500元左右,村集体的收入达到了每年3.5万元,刨去年底合作社的分红,每户年均增收2000元。同时实现农民家门口就业,男劳力每天的费用是100元,女劳力一天是70元,使他们在家门口打工就增加了收入,实现了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除此之外,曹鹏飞还通过考察和勘测论证,投资40万元,在村里新建成20亩地的果蔬种植连体大棚,种植高品质葡萄1300株,在抓好水肥供给,培育树形的同时,也在探索“订单式”“采摘式”销售模式。自去年驻村以来,曹鹏飞常态化带领村“两委”班子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专题宣讲和主题党日等活动,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真正做到党建与日常工作相融合。
“驻村就是要为群众解难题。”曹鹏飞在驻村走访调研时发现,村里的主路修的非常漂亮,但有14条巷道非常窄,并且年久失修,雨雪天后村民出行困难,这也是南王村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筹集修路资金,却让曹鹏飞犯了难。修14条巷道大约需要100多万元,如果没有专项资金,他们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好处是以南王村为中心,加上周边两个村要搞一个人居环境整治片区,抓住这个机遇之后,他们主动和胡集镇政府对接,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功能区被批了。
截至目前,南王村道路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入尾声。
村里的产业比较有特点,还建有孝善食堂和养老设施,再通过这次人居环境整治就更加增强了曹鹏飞驻村工作的信心。他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增效增能提质,就是让产业要更有特色,人居环境建设的更美,村里的老年人过得更幸福、更快乐,让全村的老百姓感到满意。
“要和群众交心,而且就是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向他们学习。你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拥护支持你,而且作为一个党员,你无论在机关单位,还是在乡镇村里,你都要以身作则,就是你要求别人做到的,你要自己做到,而且你要带头冲上去,这样才能得到群众拥护,你发现只要群众拥护,这所有的工作都没有难的工作。”曹鹏飞向记者表示。
南王村党支部书记张洪军告诉记者:“曹书记来以后,对我们村的付出很大,真正的一心扑到群众致富和集体增收上来。到明年项目全部运行起来后,我们村集体收入能增加到30万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