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80、90后的记忆里,小时候的葡萄总是格外清新香甜。在安丘葡萄种植户刘庆丰的葡萄园,自然成熟的有机巨峰等葡萄,让人找回了“儿时的味道”。
“有的好品种需要三年才开始结果,这个等待和打理的过程非常漫长!”刘庆丰说,不抢先、不急卖,耐心等葡萄自然成熟,市场缺少的是生态农业“自然味道”。
在安丘,像刘庆丰这样,改变种植理念、追求农产品天然味道和品质的农户比比皆是。
近年来,安丘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创新探索种养循环、化肥减量增效等低碳智慧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通过培育一批生态农场,规模化、生态化、智慧化推进全域生态农业转型。
在实际探索中,安丘农业生产经营者发现,还原生态寻找老味道,除了把好种质关,还需要养护优良的土壤。过去,土地由于连年种植和长期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板结,透气性变差,保水、保肥能力下降。“我们将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通过技术手段生产出的有机肥可直接用于作物,替代50%以上的传统化肥,能有效缓解土壤酸化、板结现象,每年能够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10%以上。”安丘市金宝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刘京治说。
据介绍,该模式采用种养大户、第三方社会化服务公司深入合作的方式,由第三方社会化服务公司替农户收获玉米秸秆、生姜秸秆等,利用“CSTR厌氧发酵技术”,结合畜禽粪污发酵技术产生零碳能源,沼气用于发电,沼渣等有机废弃物通过深耕、深翻、旋耕,快速还入土地。比如,安丘市郚山镇是国家蔬菜中心认证标准化基地,该镇合力牧业种植的水果、蔬菜全部使用沼液作为肥料,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少用化肥农药,安丘还有许多高招。大盛镇锦龙田园综合体项目是其中代表。项目以“种鸭养殖—粪污回收—肥料还田—果蔬种植”为主线,鸭粪与稻壳垫料混合后直接进入有机肥制造车间,发酵、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肥用于大棚、果园,可替代75%的化肥用量,年均可提升耕地有机质含量10%以上,真正构建起种植、养殖、加工的循环生态农业体系。
“我们通过回收菜叶、秸秆等种植废弃物,将其与酵素原液按比例放入发酵池中,两个月后,就可以制作出酵素并应用。”安丘凌河街道鑫汇海果蔬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贾国亮说,他的生态温室大棚一侧,就是白色的发酵罐和配套的仪器设备。他介绍,施用该设备制作的酵素菌肥,土壤腐殖质含量、肥力都提高了,抗真菌、细菌性病害作用也强了,农药用量少了。产出的农产品让消费者找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据介绍,近年来,安丘市参与制定了全国首个生态产品评定标准,率先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码、生态原产地码“双码”认证,并用生态标准、区域循环等发展理念指导农场建设,打造了安丘大姜、柘山蜜薯等30多个有“老味道”“新标志”的生态农产品,进一步擦亮了安丘农品“金质招牌”。(通讯员 刘江军 宋晓东 单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