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贾海宁 魏潇雨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乡镇可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9月6日,滨州市沾化区委宣讲团成员、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景山在中国渔盐小镇——滨海镇进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题宣讲。
宣讲围绕群众、宣讲依靠群众、宣讲为了群众。今年以来,沾化区深耕宣讲工作新方法,通过在家门口摆阵地、以身边事为素材、以文化人润民心,深挖品牌特色,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百姓心坎上。在家门口摆阵地,变“定期讲”为“随时听”,一块空地、几本小册子、几把小马扎……让宣讲形式由以往的“排排坐”转变为“围着坐”,群众也从宣讲的“旁听生”化身为“参与者”,沾化区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制定宣讲内容,将宣讲阵地搬到田间地头、胡同院落、凉亭树下、广场大集、生产一线……利用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乡村振兴主题馆、农村书屋等66处阵地,打造“马扎课堂”“冬枣树下”等一批群众身边的宣讲品牌,形成了群众讲给群众听、群众演给群众看的宣讲模式。
沾化区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宣讲就讲什么,群众喜欢怎么听、宣讲就怎么讲”的宣讲理念,深度挖掘本土宣讲品牌特色,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以身边事为素材,用亲切的家乡话生动讲解党的创新理论,与群众面对面密切互动、贴心唠嗑,把“大道理”转化成“小切口”,以“拉家常”的方式讲出“百姓味道”,让“高大上”的理论充满人间“烟火气”,让参与活动的群众感到宣讲既有趣又有料。
以文化人润民心,变“好声音”为“最强音”。沾化区深挖本地资源,探索宣讲新形式,将理论宣讲融入渔鼓戏、山东快板、非遗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创作推出渔鼓戏电影《枣乡喜事》、系列短剧《做个文明人》、原创歌曲《一说滨州就想起你》等一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理论文艺作品,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惠民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
“近年来,沾化区围绕放大‘枣乡新语·理润沾化’‘1+N’宣讲品牌矩阵效应,绘制一张‘理润沾化·理论讲起来’全域宣讲‘地图’,让阵地、内容、形式‘跟着百姓转’,切实让理论宣讲有人气又接地气!”沾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李宝玉说。
截至目前,沾化区累计开展“品牌中医讲起来”“医保政策进基层”等特色宣讲活动2400余场次,受众8.1万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