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麦苗青青。刚过春分,招远市锦程家庭农场的麦田里一片生机勃勃。
“长势很喜人,又是好苗头。”看着齐整的麦田,农场负责人张桂玲满眼都是希望。
深耕深翻、秸秆还田、精量播种……从新农机到新技术,从废物利用到选用良种,农场瞄准新科技,打好“绿色牌”,实现了节本增效、稳产增收。
地力——土地越种越肥
只有养好地,才能多打粮。
“我们通过深耕深翻和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地活力。”她作了一个比较:传统的旋耕虽然平整,但旋耕深度只有15厘米左右,容易造成底层土壤板结;而犁耕深翻耕深达30-35厘米,打破了坚硬的犁底层,增强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同时,经过深耕后,富含秸秆和杂草的表层土被压下去,让土壤变得松软透气,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而深埋的秸秆,经过腐熟后,进一步提高了地力。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张桂玲指着麦田西侧的粪堆说,畜禽粪污对于提高地力非常有用。她将附近养殖场的牛粪收集起来,掺上秸秆、谷壳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堆沤成有机肥,每亩地施3吨—4吨,不仅实现了养殖粪污变废为宝,而且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
秸秆、粪污还田利用,等于给土地加了“营养餐”,地越种越肥。这几年,农场连年丰收,小麦平均亩产1200斤—1300斤。
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更相宜。“以前,一般在9月下旬播种。随着秋冬季节温度升高,麦苗冬季旺长,容易发生冻害,按传统经验来播种风险就高了。”张桂玲说。
去年,农技推广中心的小麦专家下田指导时,向张桂玲讲解了适期晚播的理念。在专家指导下,她将播种时间推迟半个月左右,待接近寒露时再播种,这样有利于形成冬季壮苗,同时减轻病虫害侵袭,利于小麦安全越冬,也为春季麦田管理争取了主动。
“远远看去,不断垄、不缺苗;拔下一棵,没有黄叶、分蘖率高,说明长势很好。”正在查看苗情墒情的烟台市·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广校)信息科科长宋秀英满意地说。
农机——效率越来越高
该加的加,该降的降。
张桂玲在田里试验了农药化肥减量增效。随着地力提高,化肥使用量降低了30%—40%。农药也换成了低毒、低残、高效的生物农药,让农产品品质更高、更安全。各种先进的农业机械,既提升了作业效率,又减少了种植成本,实现了农业的节本增效。
“以前是大水漫灌,要一直在旁边看着,费时费水还费力。现在用上了自走式喷灌车,边走边喷水,跟下大雨似的。”她说道。
喷灌车上,长长的桁架犹如张开的“双臂”,在地里跑一趟,就能浇灌24米。喷出的水雾密集均匀,还可以根据不同地块的墒情设定出水量,提高精准性。
与大水漫灌相比,自走式喷水车可节水至少50%。作业效率也大大提升,“以前浇灌这50亩地,至少要三四天,现在只要24小时就能浇完。”
效率提高的还有打药环节。“现在苗子低,用拖拉机打药,每天能打100亩。要是用人工,一天只能打10亩,等于效率翻了10倍。”她说道。
播好每粒种,长好每棵苗。新式宽幅精量播种机,让播种更精准、植株生长更充分。
“苗与苗间距很均匀,有充足的生长空间,相互之间不‘打架’。”张桂玲扒开麦苗的根部,仔细查看。
传统的播种方式,无法精准控制种子的数量和密度,容易造成浪费、增加种植成本,而且植株生长不均匀,而新式播种机可以根据播期,提前设置播种量,保证种子之间的间距均匀,给每一颗种子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一粒种子一株苗。去年定的24斤/亩,出苗均匀,不浪费,不断垄。到了收获期,亩穗数预计可以达到45万。”张桂玲说,新机器宽幅1.7米,一次播8垄小麦,一天能播120亩。不仅提高了播种效率,而且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新式宽幅播种机还有个好处,行距宽,给下一茬玉米留足了空间。农机开进来,不轧苗、不伤苗。
政策——种地更有奔头
政策支持,让种植户信心更足。
除了种粮有收益,各项补贴也给力。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和地方出台了支持政策,让农民得实惠。对张桂玲来说,好消息接连不断,除了中央直补150元/亩外,招远市也出台了支持政策,对成方连片50亩以上的农户,每户补助100元/亩。
“惠农政策直抵基层,我们种地也有奔头。”张桂玲笑着说。
要想多打粮,种子是关键。
“选好种,育好苗,收成绝对差不了。”作为种粮能手,张桂玲对品种格外上心,每年都会优中选优,选出最适合的品种。在她的500多亩地里,就种了多个优良品种。以“烟农1212”为例,它是由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是一个“双国审”品种和国家重点推广品种,具有高产、抗倒伏、抗寒、抗旱、抗病、抗干热风和适应性广等“一高五抗一广”的突出优点,已经横扫国家、省小麦多项高产纪录。
“亩均增产200斤,一点问题都没有。”她举了个形象的例子,到了收获期,同样二亩地,同样一个车斗,其它品种装不满,“烟农1212”装不下,充分证明了优良品种的重要性。
同样表现优秀的还有“济麦23”。这是一个高产中强筋小麦新品种,籽粒饱满、出粉率高。做出来的馒头有咬劲、面条更劲道、水饺不破皮,深受大家喜爱。
“因为品质更高,每斤价格能高出5分—1角钱。”张桂玲高兴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