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孔茜
无论是产业兴旺“有好戏”、生态宜居“有好戏”、还是乡风文明“有好戏”,每一台“好戏”都是一个窗口,展示着区域乡村的发展和改变。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持续深耕各项举措,描绘出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动人画卷。
好戏连台上演
“家门口”享文化盛宴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之际,2023年济宁高新区“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大型文艺晚会在新世纪广场隆重举行。乐器演奏、旗袍走秀、戏曲表演、音舞快板、渔鼓表演、歌曲舞蹈……活动现场,“村村有好戏”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为群众送上了精彩的视听盛宴。
仅以此次重阳节为契机,在济宁高新区各街道、社区,也是好戏连连,台台精彩。黄屯街道举办“重阳秋色暖 敬老情更浓”文艺演出,送上了社区老人喜爱的戏剧、快板、歌舞等节目;洸河街道阳光盛景园小区开展了以“情满金秋 乐在盛景”重阳节文艺汇演活动;王因街道在沙河社区众和村组织开展了黄河大集暨“情暖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文艺演出……营造了全民参与、全民同乐的文化氛围,推动群众文化“像花一样绽放”。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切实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依托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通过多形式、接地气、暖人心的文化活动,为群众献上丰富的文化大餐,不断提升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将文化惠民、服务百姓落到实处。
助力乡村振兴
村村种出“好钱景”
眼下,正值草莓种植的重要时节。走进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河西新村,即可看到草莓大棚内忙碌景象,工人们正手提塑料桶,俯身细致查看草莓苗。
济宁高新区王因街道河西新村党支部书记王长立介绍,为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村里采用多元化种植方式,16个小棚种植的草莓品种面向采摘,而新建的6个大棚则主要用于供应济宁市场。
不仅如此,除了发展草莓种植产业外,河西新村更是因地制宜开辟出樱桃采摘园,进一步丰富产业种类,助力产业兴旺“有好戏”。
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边河西新村的草莓长势正好,那边双营新村的西红柿已进入丰收时节。
“我今年种了两个品种,一个是‘农发’,一个是‘东北粉王’。”谈及丰收,王因街道双营新村种植户杜显柱眉眼间满是笑意。他称,自家的西红柿棚有3个,一个棚子能产3万多斤,最低价也要超过3万元,收入很可观。
“我们村蔬菜基地大概有100多亩,60多户种植。”王因街道双营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欣介绍,双营新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充分调动全村村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同时,还大力搭建西红柿产业线上销售体系,通过拓展电商、直播销售渠道,让大棚里结出的优质西红柿畅销全国。
拓宽发展路子
生活更加“美好”
历经全面升级改造,位于黄屯新村的黄屯商贸美食城于今年4月出现在大众视野。改造后的商贸美食城建设面积约20000平方米,固定商业门面房400余间,临时摊点160余个,带动村集体增收400余万元、经商就业500人,上半年村集体经济突破了300万元,进一步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在实现现代化商贸美食城建设的同时,闯出了一条让百姓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我在商贸美食城租了间门面房,从事餐饮行业。”谈及如今的生活,黄屯新村村民小李打开话匣子,他说,自己早年在外务工,时常更换工作,收入难以保障,但随着黄屯美食城的升级改造,他和许多村民一样选择返乡创业。现如今,日子越过越红火。
随着村民富裕富足的黄屯路子越走越宽,乡村宜居宜业亦成为了村中看点。
走进黄屯新村社区,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一排排宽敞明亮的楼房,宛如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我们都住进了楼房,社区里有小公园也有小广场,闲暇的时候还可以跳个广场舞,日子挺舒坦。”今年60多岁的王大娘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为聚焦打造百姓的美好精神家园,擦亮乡村文化振兴底色。在这里,不仅有乡村书屋点亮百姓心中的诗和远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党的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幸福食堂”让老人吃上热乎饭。更有家门口“村晚”上演,让村民畅享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聚焦“好戏”窗口
做好“振兴”大文章
近年来,济宁高新区树牢“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总基调,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总航标,坚持“全域、统筹、融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为保障和发展民生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增产增收,产业振兴是基础。济宁高新区依托强劲的产业基础,大力实施工业化技术助农,以工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协同建设城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推动“人、业、地”城乡联动。而聚焦高新区涉农街道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这一方面,济宁高新区更是结合各街道实际,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整治模式。
不仅如此,围绕乡风文明这一“好戏”,济宁高新区充分发挥各类文化阵地优势,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策划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持续将优质文化服务送入寻常百姓家,以实际行动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提升基层文化阵地建管水平,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合各类阵地资源,构建城乡一体化阅读空间,在高新区高质量建设73处农家书屋、打造3处城市书房,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此外,济宁高新区还在科技馆打造“山东手造·济宁有礼”展示展销中心,完善提升接庄博物馆、红源致远纪念馆,努力打造集民俗展示、红色文化、乡村记忆于一体的历史文化空间。
而依托创新活动形式,济宁高新区还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文化惠民演出380场,公益电影放映937场,实现所有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真正将文化生活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重阳节晚会,家门口看精彩演出。
社区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文明新风浸润美丽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