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关注民生 > 正文
   

拆鸡棚种樱花 靠生态旅游,莱阳濯村走上致富路

2020-09-15 11:05:18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日前,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出炉,全国共有248个村落入选,山东省有10个乡村入围。这些村庄究竟有何魅力?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派出十路记者,通过文字和视频全方位展示这些美丽乡村的田园风光、绿水青山、村落建筑、乡土文化以及民俗风情,发掘他们走向小康路上的致富密码。

  窸窸窣窣地打开层层包装后,66岁的高学勤神神秘秘地拉开了袋子——一把做工精致、镶嵌着骨雕牡丹的月琴。

  阳光从小楼二层的阳台射进来,在他古铜色的脸上涂了一层金色的釉。面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高学勤开心地展示自己收藏的宝贝:月琴、胡琴、二胡……有些是他买的,有些是他自己做的,这把月琴做工精致,是高学勤最喜欢的一把乐器。

  作为京剧票友,高学勤住着独门独院的小洋楼,院子里种的丝瓜能有半米长。平时他就在家拉琴,媳妇儿唱戏。谁能想到,在莱阳市姜疃镇濯村,这样“神仙一样的日子”,只是一个普通农户的日常。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郭春雨 张锡坤

  见习记者 张子晗

  养鸡大村曾污水横流 进村得穿雨鞋

  高学勤年轻时候过得挺苦。

  濯村,位于莱阳城南40多里的五龙河畔。清清的五龙河水穿村而过,相传村庄的名字就来源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风景虽然秀丽,但莱阳多山地丘陵,村里难找一块平整的耕地。耕地不平,就不能用农机,耕作全靠人力。高学勤家里种了5亩地,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也只能刨出一家人的口粮。

  人人都过着苦日子,习惯了也就不觉得苦。但孩子吃饭要钱、老人看病要钱,裤腰带勒得再紧,也攥不出几个钱来。村里脑袋活泛一点的村民就开始搞养殖,家庭作坊式的养鸡场,投入不高、管理不规范,但收入总比种地强一些。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濯村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村。

  “全村80%的村民都养鸡,我也养了一千多只鸡。”高学勤说,村里大概从1985年开始养鸡。“晴天鸡粪遍地,雨天污水横流,苍蝇嗡嗡满天飞,没人愿意到濯村走亲戚。想进村,得随身备着一条毛巾,赶苍蝇用。”高学勤对当年的日子记忆犹新。

  这样的环境还促生了濯村特有的“雨鞋”经济:村里逢集,普通的漂亮鞋子卖不动,就是雨鞋卖得好。“出门只能穿雨鞋,啥鞋在鸡粪堆里走上一圈都得废了。”高学勤说,因为村子“臭了”,附近的姑娘都不愿嫁进来。即便是牺牲这么大,高风险、高污染的养鸡业,仅给村民带来年人均2000元左右的收入。“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遇到鸡瘟等情况,有的村民甚至负债累累。

  转思路换产业

  “好看”真能当饭吃

  改变,始于1996年。

  那年,时年35岁的高云建回村当了“领头人”。在当村支书之前,他已经在经商领域小有成就,具备了一定的眼界、格局、组织管理的能力。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时,高云建的接棒符合了濯村老百姓对“村官”的期待——有能力、有实力、有经验、有热情,能担任乡亲们致富的领头人。

  “高书记上任后就喊了口号,要把我们村三年建成花园村庄。拆除养鸡棚,搞绿化、种樱花。”村民盖忠臣当时也是村里的养鸡大户,养了2000只鸡。高云建要拆鸡棚,他想不通:一家老小都靠着这个鸡棚吃饭,种树种花,难道能当饭吃?连续几个晚上,他都和一帮村民蹲在高云建家不走,想说说理。“高书记不容易啊,挨家挨户做工作,人家说三顾茅庐,高书记当时是七顾茅庐、八顾茅庐。”看到高书记不容易,盖忠臣思想也慢慢发生转变,一咬牙,拆了十几年的鸡棚。

  一个个臭气熏天的鸡棚拆了,一棵棵樱花树种下了,环境变好的同时,村里人发现“好看”真的能当饭吃。他们培育起一条以樱花游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链,越来越多的村民靠着旅游走上了创业致富的新道路。

  尝到了甜头,濯村群众看到了农业规模经营的美好前景。目前,村里共引进美国、新加坡、智利的6家外资企业经营管理,总投资10.76亿元,建起大梨、葡萄、花卉、苗木等果品园林基地。村集体每年创收600多万元,1300余名村民成为农业产业工人,综合经济效益是过去的十多倍。

  除了问农业要效益,濯村还开始招商引资,兴建产业。村里陆续投资1000余万元,规划建成了占地70万平方米的莱阳市第一个村级工业园,先后引进了泰康食品等16家企业,吸纳劳动力3000多名,年增加劳务收入近亿元。

  “我到了村里的食品厂上班,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盖忠臣告诉记者,当工人,有旱涝保收的工资,比种地养鸡都轻松。不仅如此,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一家人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更多的机会选择摆在濯村老少爷们眼前:有人选择当工人,还有人选择自主创业。村委会经常会组织一些小型产业对接会,高学勤通过产业对接开了一家毛线厂,没几年就干得红红火火,雇了40多个工人。前两年退了休,就专门在家捣鼓乐器,跟一帮票友组了一个京剧组合。每到周末聚会,拉琴、唱戏,其乐无穷。

  “绿水青山”

  成为生态“聚宝盆”

  筑巢引凤,引凤筑巢,生态环境好了,企业的金凤凰也飞来了。

  出生在台湾、读书在青岛的王伟全,把自己的家安在了濯村。父亲王秋林上世纪90年代来到濯村投资蝴蝶兰基地,毕业后的王伟全来到濯村,和弟弟一起接手父亲的蝴蝶兰生意。

  “我太太是济南人,现在也跟我一起在濯村安家了。”如今,王伟全已经有两个孩子,父母也跟他在濯村生活,“现在乡村的生活很悠闲。没有城市的拥挤,这里什么都很齐全,而且环境也很好,朋友来了都很羡慕。”王伟全话中已经开始带了一点“胶东腔”,人也已经变成了地道的“濯村人”。家里的蝴蝶兰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客户遍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并出口日本、韩国、美国等市场。

  村貌美了,客商来了,村民富了,濯村经济依靠生态发展,又在绿水青山中不断升级。如今,村里最早栽下的樱花树已经成林,成为远近闻名的“樱花小镇”。随着村庄生态环境的持续美化,濯村把“美丽环境变成美丽经济”作为振兴发展的新路径,将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上议事日程。2006年,濯村引进了占地460亩、投资1.2亿元的中国北方植物园。从2015年开始,打造“中国最美乡村濯村”樱花文化旅游节,累计接待游客300余万人次。2020年,濯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走进现在的濯村,别墅小楼鳞次栉比,道路整齐宽阔,草如茵、树成行,花争艳,这是“绿水青山”成为生态“聚宝盆”的生动实践。田园如画,屋舍俨然,乡风淳朴,生活怡然——这样美丽的“桃源梦境”,在濯村成为现实。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新泰市应急管理局在西张庄镇区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下一篇:山东省加快建立县乡村三级社会救助工作网络
 
0
 
 
 
 
推荐资讯
临朐大樱桃:做好一份“甜蜜事业”
临朐大樱桃:做好一份
威海中心城区冬天灯展正在火热布置中
威海中心城区冬天灯展
用上黑科技 大樱桃寒天上市
用上黑科技 大樱桃寒天
“一勺米”聚“百家情”
“一勺米”聚“百家情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