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炉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马伟剑
济宁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已投资企业的上市进程近期实现多点突破。珞石机器人、滨会生物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金史密斯、恒翼能等项目启动上市辅导;赛瓦特正按规划推进资本市场申报工作。
济宁国投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贾广东表示,已投企业密集的上市动态,不仅标志着这些企业迈入资本化新阶段,更集中展现了济宁国投“耐心资本”赋能企业成长的显著成效。
精准注资+全链条赋能
搭建投资企业资本化桥梁
在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的当下,济宁国投始终以战略眼光锚定高潜力赛道,凭借专业投资智慧挖掘优质项目价值。2025年6月,其通过自主管理的邹鲁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向珞石机器人精准注入约5000万元股权投资,为这家机器人领域科创企业注入关键发展动能;同步为滨会生物提供资本支持与资源对接,助力其完善生物医药研发链条与商业化布局。
自投资以来,济宁国投未局限于资金支持,而是围绕企业主业需求全链条赋能。从整合上下游供应链资源、优化协作效率,到提供战略规划指导、助力技术研发突破,再到协助拓展国内外市场、完善核心团队建设,每一步都紧扣企业长期成长。这种不追逐短期财务回报、聚焦价值培育的做法,既彰显国企担当,更为被投企业从“技术驱动”迈向“资本赋能”搭建桥梁,真正实现“陪跑式”助力企业奔赴更高资本市场。
深耕产业集群
扩容投资版图形成培育闭环
深耕济宁“232”产业集群,济宁国投的投资版图持续扩容。2025年以来,投资珞石机器人、科比特无人机、上海康帅冷链等项目,累计投资项目达136个,涵盖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
目前,已投企业10家进入上市辅导阶段,其中金史密斯聚焦智能运动装备研发,其家用跑步机、智能健身车等产品远销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恒翼能专注锂电池检测设备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生产全流程,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在培育成果上,已成功助力13家企业实现上市或外资并购。其中,联诚精密、新风光等12家完成上市,硅科新材被德国瓦克化学并购,形成“投资—培育—上市”的良性闭环。
创新投资策略
护航企业冲刺多层次资本市场
针对企业差异化发展需求,济宁国投创新投资策略,控股投资赛瓦特(山东)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培育历程,值得关注研究。
2019年,国投旗下山东科创投资有限公司以控股方式介入赛瓦特运营;2019-2022年累计注资1.4亿余元完成并购,推动企业聚焦智能环保发电机组主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管理体系,实现业绩稳健增长。
在赛瓦特资本化进程中,国投团队全程护航。兼任赛瓦特董事长的山东科创投资董事长刘晓东介绍,赛瓦特2022年5月启动挂牌工作,2023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造,2024年4月成功登陆新三板(股票代码:874439),仅1个多月后便调入创新层,成为济宁2024年首家新三板挂牌并晋级创新层的企业。如今赛瓦特正按规划冲刺北交所上市,国投也在陪跑中锻造出专业的上市培育队伍。
构建基金矩阵
“资本引项目”激活区域动能
发挥资本运作专长,济宁国投构建起多层次基金矩阵赋能区域发展。联合山东新动能基金、中君资本等机构,先后设立山东省先进碳材料产业基金、中君翔丰等多只产业基金,累计管理基金45只、基金规模176亿元。通过“基金招商”模式,成功吸引科比特无人机、瑞达美磁业等优质项目落地。形成“资本引项目、项目兴产业”的良性循环,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济宁国投党委书记、董事长虢洪增表示,锚定“三个百亿”工程,济宁国投正书写国有资本服务地方发展的新答卷。从赛瓦特到珞石机器人,从产业投资到基金招商,作为“耐心资本”,济宁国投始终以长周期陪伴、全链条赋能,助力更多济宁企业从产业土壤走向资本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