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丁春贵报道)近日,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专场获悉,近年来,我市按照上级有关决策部署,立足滨州实际,聚焦群众在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的难点问题,统筹多部门力量,系统推进生育支持政策落地,积极推进育儿补贴制度实施,目前育儿补贴申领已正式全面开放,截至9月12日申请人数已达6.5万人。
生育支持服务持续优化。按照国家和省相关部署,我市积极推进育儿补贴制度实施。9月8日起,育儿补贴申领正式全面开放,申领人可通过支付宝、微信、“爱山东”App线上申请,也可到婴幼儿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现场申请。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计生协等5部门印发《滨州市健康家庭建设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持续擦亮“家健康”服务品牌,抓好生育支持政策与家庭健康行动的有效衔接,通过家庭这一载体推动生育友好公共服务落实落地。
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我市打造“滨有善育”服务品牌,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多点发力。“托幼一体化”幼儿园达221家,建成社区托育和家庭托育点12处,推动9家用人单位办托;同时,建成首家医疗机构托育中心,逐步构建起“医疗+托育”服务模式。市卫生健康委联合市总工会开展普惠托育补贴,设置500张1000元托育消费券,激发群众入托积极性。举办托育服务工作培训班、第三届托育服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持续增强托育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目前,全市托育服务机构300家,总托位数18131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68,托育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推进“两友好一关爱”行动,全市建成22家儿童友好医院、13家生育友好医院,24家助产机构开设早孕关爱门诊,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更加安全便捷、温馨舒适的医疗保健服务。7家妇幼保健机构设置家长学校,举办“儿童健康开学第一课”讲座58场次。实施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2024年惠及8.9万人。落实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21条措施,通过系列培训和技能竞赛,夯实基层服务能力,全方位守护妇女儿童健康。
全社会生育友好氛围持续向好。我市开展多元化生育友好宣传活动,为构建生育友好社会注入更多动力。市卫生健康委强化部门协同,联合市委组织部等11部门印发《生育友好宣传教育任务分工》,加强生育政策宣传、优生优育知识普及,营造生育友好社会环境。与市计生协联合开展“2025年生育友好暨普惠托育集中宣传月”活动,让生育友好理念与普惠托育服务惠及更多家庭。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健康家庭”评选等活动700余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