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坚持“无废城市”建设理念,以建设“无废园区”为突破口,认真落实危险废物“五即”全过程监管要求,着力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厚植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底色。2024年10月,济宁高新区“数字化赋能园区产业链无废内循环发展模式”被评定为山东省唯一一个国家级“无废园区”典型案例。
数字化赋能、产业链互通,探索无废园区建设新模式。努力打通上下游供应链和产业链之间的“无废”内循环,推动实现园区资源能源最大限度高效利用。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清洁生产等制度,不断优化固废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电厂灰渣综合利用等大型固废利用项目,每年综合利用粉煤灰35万吨。2024年,济宁高新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5%。
立足规范化、线上强监管,推进“五即”管理落实落地。通过危废库二维码和“五即”管理线上操作培训,推动企业实现危险废物即产生、即包装、即称重、即打印标签、即入库,防范不规范贮存和非法转移等问题隐患。加强信息化监管,380家单位使用“无废山东”平台,推动重点企业“三卡口”远程监控联网,实现了危废种类、数量、去向“三统一”,执法监管更加高效规范。
“无废”点带面、“五即”促管理,打造固废管理新蓝图。济宁高新区在已有4个省级“无废细胞”的基础上,指导6家单位建设申报“无废细胞”;以危废管理为基础,结合实际逐步加强一般固废全过程监管,实现固危废的产、存、运、处可追溯,切实降低环境安全风险。通讯员 张秋轩 周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