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静
日前,德州市出台《关于推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食品名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以“健全链条、丰富品种、提升品质、完善功能、扬长补短”为路径,全力构建完整食品产业链,打造优势凸显、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食品名市。
从百年老字号“德州扒鸡”到新兴区域公用品牌“德州味”,从“中国粮油食品城”到“中国功能糖城”,德州始终在农工融合的赛道上不断探索。立足新起点,《意见》以链式布局强基、创新突围赋能、品牌增值驱动,开启系统性革新,助推德州由农业大市向食品名市跨越。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为德州打开产业升级的机遇窗口。食品产业作为转型突破口,正从单一环节扩张转向全链条价值重塑。具体到德州,得益于引进中粮、益海嘉里等一大批龙头企业,粮油加工、肉制品深加工、功能食品等实现集群化发展。破除产业链堵点、修复供应链断点、攻克创新链瓶颈,可以说,这些都是食品产业在“强链延链”中裂变出的新质生产力。因此,强化链式思维,围绕粮油、肉制品、功能食品、调味料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实现从田野到工厂再到市场的变革,才能真正让“德州味”香飘全国。
产业集聚需要平台承载,更需要创新要素催化。建设食品名市的过程中,德州以“一区多园”战略为支点,撬动全域特色产业棋局。提升“一区多园”建设水平,前提是引导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产业项目优先投向园区,打造“特色鲜明、集聚发展”的格局。提升“一区多园”核心竞争力,重在增强“科技味”。比如依托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搭建国际食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平谷农业硅谷等合作,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食品产业将实现“技术破壁”,重塑产业生态。
打造品牌矩阵,提升产业竞争力。打破“优质不优价”的困局,唯有靠品牌建设。“德州味”区域公用品牌以抱团之势叩开京津市场大门,通过品牌化运作,土特产突破地域边界。这场转型实践表明,品质打底子、渠道闯路子、文化贴金子,更多优质农产品才能被看见、卖个好价钱。当下,德州正搭建“1+12+N”品牌培育立体架构。作为区域公用品牌,“德州味”要发挥战略引领作用,12个县市区品牌要各具特色,企业品牌要主打差异化。在此基础上,也要打出组合拳: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搭建农业食品会展平台、挖掘品牌内涵。当品质、渠道、文化协同发力,“德州味”品牌舰队终将于全国市场的大海中“逐浪前行”。
全产业链布局、创新驱动引领、品牌矩阵赋能,以此为突破口,农业资源优势将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传统美食文化将转化为品牌价值优势,德州食品名市建设必将迈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