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厚新
近日,在位于周村区南郊镇仙鹤村的南郊镇富硒蛋鸡养殖基地门口,一台叉车正在往一辆厢式货车上装载鸡蛋。“准备发往青岛,共700筐、2万多斤。”仙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程文利一边指挥装货,一边对记者说。
据程文利介绍,南郊镇富硒蛋鸡养殖基地项目占地50亩,建有标准化鸡舍4500平方米,内设全自动养殖、温控、消毒、分拣系统。基地与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英国联合食品集团合作,注册“富禧丹”品牌商标,主打产品富硒鸡蛋所含硒元素是普通鸡蛋的40倍-60倍,批发价格每公斤12元左右,市场反响良好,产品供不应求。
目前,南郊镇拥有规模较大的蛋鸡上下游企业8家,存栏超过25万只,涌现出富硒鸡蛋、DHA鸡蛋、叶黄素鸡蛋等一批功能鸡蛋品牌。预计2026年蛋鸡存栏将超60万只,形成集育雏、养殖、销售、鸡肉加工、有机肥生产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年销售额超2亿元。
随着全镇蛋鸡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个问题随之凸显:日益增多的鸡粪如何处理?
“镇上专门建了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这些鸡粪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变成了提高土壤肥力的上等有机肥,能够有效帮助农户增产增收。”程文利为记者解释道。正是由于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突出表现,日前,南郊镇成功创建为2024年山东省“无废乡镇”。
鸡粪就地“变身”有机肥,这是周村区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记者了解到,“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而是通过推广普及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处置,从而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记者来到周村区王村镇的清康牧业良种肉牛养殖及精深加工项目现场,放眼望去,整洁的车间里,都是现代化的流水线和加工设备;宽敞的牛棚中,一头头健硕的西门塔尔肉牛正在悠闲踱步。这与人们对传统屠宰行业“脏乱差”的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项目是王村镇从“农业大镇”迈向“农业强镇”的重要支撑。“我们这个项目占地面积260亩,总投资1.5亿元,一期工程为肉牛精深加工项目,二期工程为肉牛养殖及有机肥加工项目。”清康牧业总经理孙仕超告诉记者,“目前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二期工程正在办理相关手续,计划将于今年4月份开工建设。”
据了解,清康牧业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将实现年出栏肉牛2000头,年深加工肉制品1500吨,年产值超2亿元。更为关键的是,该项目不仅可以大量收购玉米秸秆作为青储饲料,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肥也可供当地种植户无偿使用,真正实现了一举两得、变废为宝。
同样实现废物循环再利用的还有周村区北郊镇圈头村。
过去,圈头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不仅劳动量大、收入低,而且得“看天吃饭”。为增加村民收入,圈头村“两委”经过考察,决定利用村里林木较多的优势,在杨树林间隙土地种植赤松茸。
“赤松茸种植投资少、见效快,它们菌种的培养基是用玉米秸秆混合麸皮制成的,收获后剩下的培养基废料对杨树来说是很好的有机肥,既消化了大量积存秸秆,又促进了经济林生长,实现了废物循环再利用。”圈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茂苗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圈头村还在赤松茸种植的基础上,衍生出松茸脆、松茸酱、菌菇采摘等产业,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有效助力了周村区“无废城市”建设。 |